西洋參考》姜建強:在日本 極致的性愛也無法救贖孤獨

美女如雲的日本機械人餐廳。(youtube截圖)

1."Japanese"「日式」與「日本的」

在日本生活的時間長了,漸漸對「日式」這個概念發生了興趣。這是個怎樣的概念呢?日本人很喜歡說「日本的」(にほんてき)這三個字。如「日本的なもの」「日本的構造」「日本的経営」「日本的雇用」「日本的考え方」等。去年日本學者柴崎信三出版《日本的なものとは何か》(《何謂日式之物》)。他從十九世紀末的浮世繪開始說起,如數家珍般的將陶瓷器、和食、建築、動漫、時尚等排列了一下。而前幾年大橋良介出版《日本的なもの ヨーロッバ的なもの》(《日式之物 歐式之物》),則將日式與歐式作文化比較,這本書也因此成了比較學的經典著作。這裡的「日本的」都可以翻譯成「日本式」。

日本著名大學者鈴木大拙寫有代表作《日本的 靈性》。這裡也必須翻譯成《日本式靈性》才妥帖。英語是"Japanese",中文是「日式」,日語是「日本的」,訴說的是同一理:美的極致何以是寂與滅?

雪中的金閣寺。(網路/西洋參考)
雪中的金閣寺。(網路/西洋參考)

​如,在日本人看來,京都的金閣寺是天底下最美的東西。她是朝霞,她是夕陽,她是月亮,她是星星,她是春雨,她是秋風,她是澄明,她是晨光。總之,她是一切美的集合和化身。但在三島由紀夫的眼裡,最高的美,最頂級的美,是寂滅,是夭折,是毀壞,是絕望,是自戕。於是,金閣寺在一場人為的大火中,化作了灰燼。

人類容易毀滅的形象,反而浮現出永生的幻想;而金閣的永恆之美,卻反而露出了毀滅的可能性。「像人類那樣,有能力致死的東西是不會根絕的,而像金閣那樣不滅的東西,卻是可能消滅的。」這就是三島在《金閣寺》小說中訴說的邏輯之理和寂滅哲學。

一切春心與春花都將成灰。生命也只不過是一種浮華,一種迷醉。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夭折。」這是否就是所謂的「日式美學」呢?

2.日式孤獨——廣闊而痛切的混合?

什麼叫日式孤獨?還真的不好說。

照理說孤獨通往的是圓滿通透的生命體驗,照理說孤獨是不似寂寞而發慌的有實質性的重量。或者如尼采所說,孤獨是如果你不想平庸的渡過一生,那就從人群中逃離吧。

日劇《深夜食堂》劇照。(公共電視提供)
日劇《深夜食堂》劇照。(公共電視提供)

​但是日式孤獨,這些元素似乎都難以尋覓。因為我們只知道日本人的深夜食堂是為孤獨者準備的棲身地。這裡,一個人喝酒不用奇怪,一個人抽煙不用奇怪,一個人瞌睡不用奇怪,一個人喃喃自語不用奇怪,一個人不歸也不用奇怪。這裡,用最簡單最明瞭最省心的方式,讓夜半的食客坦坦蕩蕩地坐下慢慢吃。因為我們只知道,日本的回轉壽司在召喚食客的同時也在召喚孤獨者。這裡不用擔心來自他人的異樣目光,不用擔心來自他人的如此發問:一個人?因為回轉壽司最初就是為孤獨者設定的。不用交談,不用喝酒,甚至不用點菜。也就是說你不用開口說一個字,就可以完成品嘗壽司的儀式。

當然你也可以點你喜歡的壽司。如金槍魚中肥,如三文魚,如鯖魚,如海膽等。但這個開口其實也是孤獨的食客向圍在吧台裡面的壽司職人,自白一種不安和焦慮:瞧,我還能開口說話。 (相關報導: 騰訊選文》不懂「旬」,就無法理解日本人的食與性 更多文章

當然還有日本的拉麵店,基本都是自動投幣機事先購買食券的方式。這顯然是遮擋交流的文明,更是阻斷人際的智能。這種機器當然也只有被日本人發明出來並被日本人所使用。因為這個機型本身,就是獨孤者思維的一個結果。當然還有在圖書館蹭空間蹭時間更是蹭空調的男性孤獨者,他們非常安靜地坐在圖書館的一隅,也裝模作樣地用一二本書作掩護,但眼睛是閉上的,嘴角是微張的,有的老人甚至從嘴角邊還流下口水。原來他們已經瞌睡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