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鴻源觀點:誰還給陳文成公道?

作者強調,台大的教育目標,不是只培養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者,更應培養具有獨立思考、明辨是非與道德勇氣的人,如陳文成校友那樣。圖為台大陳文成事件紀念廣場。(資料照,顏麟宇攝)

2018年10月,台大校務會議討論陳文成紀念廣場建置案,陳成文紀念廣場似乎將以「環境改善工程」的名義即將被翻案。這是台大代理校長郭大维的指示,尤其文學院院長黄慕萱说,他們系上的女生怕鬼。校務會議上討論激烈,最後郭大維自行撤案,由校規小組決定相關事宜即可。儘管如此,陳文成廣場至今尚未動工。陳文成的冤屈也始終沒有獲得昭雪

政大台文系教授陳芳明說,台大似乎以無中生有的傳言為理由,就要變更陳文成紀念廣場。這是什麼時代了,頂尖大學竟然如此「目中無人,心裡有鬼」?他說,這個世界没有鬼魂,只有邪惡體制才是真正的魔鬼;不要隨便變更記憶,不要把原來的正義扭曲變更;如果有鬼,他希望陳文成鬼魂不要放過變更者。

身為台大校友之一的筆者,也認為台大這樣的作法很荒謬,如果這麼怕鬼,那麼那些夜間在慈湖看守老蔣屍體的守衛們怎麼說?害死陳文成的人並非台大師生,師生們怕甚麼?只有心裡有鬼的人才怕鬼。以他身前愛台灣、愛校、愛人的心,如果陳文成有靈,也不可能顯靈去嚇人,必定去找害死他的人。台大有人有此思維,其心態如何,可想而知。陳文成可說是台大的榮耀與守護神,為何有師生會拒他而遠之?

1972年,陳文成畢業於台大數學系,在美國密西根大學取得統計學博士學位後,任教於卡內基美隆大學,平時關心台灣的民主運動,並資助當年常報導台灣民主與人權的美麗島雜誌社,卻不知自己已經被國府派駐美國的職業學生打小報告。他於1981年返台探親,順便尋求回台任教的機會,因為他心中最愛的還是故鄉,然而1981年7月2日被警總人員約談,隔天卻被人發現陳屍於台大研究生圖書館旁,年僅31歲。是誰幹的?大家心知肚明,畢竟當時警總可是聲名狼藉,做好事沒,做壞事一把罩,把所有批評或反對國民黨的人都當「匪諜」或「台獨」看待。如今國民黨對中共的態度如何?

近十幾年來,台大學生會、研究生協會每年7月都會舉辦陳文成紀念晚會,陳文成紀念基金會、人本基金會也曾發起「設立陳文成紀念碑」連署活動,並由台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但當時僅認定「陳文成事件」是重要歷史事件,會考慮納入台大校史,卻沒有進一步動作,也沒有人認為陳文成的犧牲對台灣民主化的意義。

2014年6月,台大學生會在校務會議提案將圖資系館與第一活動中心間的廣場,命名為「陳文成紀念廣場」。提案的台大學生會長李心文說,陳文成遭政治迫害,陳屍於台大校園,是威權時代的悲劇。台灣經歷民主轉型,須對過去的白色恐怖、威權政治進行反省,也可提升台大師生的人文關懷。

20181229-新北市議員戴瑋姍29日出席「世代對話,談改革」座談。(顏麟宇攝)
當年的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戴瑋姍認為,命名陳文成廣場是轉型正義中最卑微的要求,只是要讓師生們記住這位校友帶給台大的教訓與啟發。(資料照,顏麟宇攝)

當年是台大研究生協會會長、目前是新北市議員的戴瑋姍認為,命名陳文成廣場是轉型正義中最卑微的要求,不需要怕鬼,只是要讓師生們記住這位校友帶給台大的教訓與啟發。多位當年經歷此事件、有正義感的教授,相繼發言表示支持,強調命案現場帶給他們一生很大的衝擊,應藉由命名警惕後人,不要讓類似事件重演。這只是很卑微的要求,遺憾歷任台大校長都不當一回事,不知他們是怎麼辦教育! (相關報導: 王宗偉觀點:死而復活的全聯廣告給整個台灣社會的教訓 更多文章

不過,也有教授建議,應命名為「人權廣場」,共同反思陳文成事件、台大哲學系事件、四六事件,不應以單一個人命名。也有人認為,校園公共空間應以紀念學術成就為主。經過一小時激辯,獲得多數校務會議代表支持,校方也表示「原則同意」。陳文成二姊陳寶月獲知消息後表示「值得肯定」;陳文成紀念基金會也表示樂見,並強調「歷史不能遺忘,以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