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執政固步自封於「親美媚日」「反中敵中」,恰被跛足川普龐佩歐趁勢利用,賣臺賣命狂祭「鎖國撤鏈政略」,不啻是拿臺灣經濟進行「自我群體自殺」行為,直教國內外理智有識之士乃至跨國智庫專業國際觀察家,莫不認定這已是臺灣蔡英文政府當局與整個社會民粹,極其令人費解難懂的瘋狂行動。
川普死要臺灣扮當笨蛋傻玀玀
2020第二季以來,川普為「遏制中國崛起」以鞏固美國世界第一霸權地位,大倡「反中敵中抗中」「脫鉤中國」;同時,也為解決美國燃眉之急的「財政斷崖」立即大危機。以至於拚命唆使當前主政臺灣的綠政權,能夠擔當美國的前戰馬前卒擋子彈送死,讓臺灣傻子般笨玀玀,還得自備便當瘋狂大買美國軍火武器,以卵擊石對戰對幹中國。
洞察世局機先的世界級智庫觀察家,都很清楚看出,要臺灣產業經濟全面撤鏈撤資「脫鉤中國」,根本就是川普為了勝選拜登挑戰連任大位的十足「政治算計」,壓根兒就不是臺灣「經濟理性經略全球化國際市場理則」所應該有的治國政策;更直白說,跛腳川普要台商撤資徹鏈中國,祇是「掏空臺灣人鈔票的伎倆之一」。
2020第二季以來,美國總統川普為「遏制中國崛起」以鞏固美國世界第一霸權地位,大倡「反中敵中抗中」「脫鉤中國」。(AP)
早有「鮭魚返鄉設廠投資」的自我經濟鎖國
自政黨輪政以來,臺灣經濟的國家政略由1980到1998年的「自由開放全球化」遽然轉換為自閉自封的「鎖國內耗」,一反既往全球佈局擴大赴外投資貿易政策,而大力轉轍政令超額貼補鼓吹「鮭魚返鄉設廠投資」;而洎自蔡英文坐天掌政,特別是2020年新冠病毒Covid-19大爆發,川普狂妄喧囂指令美國企業及所有西方盟友國家「脫鉤中國」,而針對臺灣之如飴自甘前驅擔當「自備便當的看門狗」(語出李敖)替川普的反中敵中抗中戰略,充任前哨堡壘馬前卒的犯傻「便利貼」,就趁勢於2020年9月18日指派非經濟事務主管副國務卿柯拉齊(Keith J. Krach),前來臺灣「官方訪問」,主要任務根本無關乎台美FTA或BTA經貿結盟事宜,祇是想要「強力指令」臺灣蔡英文綠政府當局能夠「大增對美軍購擔當抗中刺蝟」,以及「臺灣產業大撤鏈」期能充分應和配合川普『脫鉤中國』政略,另外也針對臺灣「自甘危害國人性命也要『自動自發』開放萊豬」一事,「恩賜」蔡英文,給予一個「11月20日在華府進行『台美經濟對話』」的虛無空洞小甜頭。
蔡政府為此「都是假性的外交突破」,已然大為振奮,更加全面發動黨政綠媒,卯足全力「給貼補給獎勵」加碼要求台商儘速「從中國撤鏈」「擴大脫鉤中國」。
加碼要求台商「從中國撤鏈」擴大「脫鉤中國」
蔡英文政府徹底盲從於川普虛妄的「脫鉤中國」指令與唆使,竟「大感振奮」地傾力鼓吹號召大陸台商「撤出產業產品供應鏈」返鄉投資或配合新南向政策,將「供應鏈」全面移轉到東南亞地區國家,甚至近月以來更加對外一再公開宣稱:迄今既有新台幣1.3兆元的「台商撤鏈返鄉建廠生產投資」的驚天績效。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RCEP政經連環套─看中美外交角力
|
更多文章
)
但事實上,真夠得上稱為「表象真實的假績效」數字,也祇有6,000億元不到,都是「在台股票上市公司利用經濟部超高額利息貼補而完完全全是從銀行搬出來充數的錢」,真在大陸投資營運的台商,根本不曾從大陸匯回任何一毛錢新台幣,哪兒來「撤鏈返鄉設廠投資」之事實,純粹是經濟部虛構的「充門面假訊息」。
作者認為,總統蔡英文蔡英文政府徹底盲從於川普虛妄的「脫鉤中國」指令與唆使。(柯承惠攝)
台商從中國既「無須撤」也「無鏈可撤」
其實與其談說台商從中國大陸撤走「供應鏈」,毋寧祇是談說台商是否願意從中國大陸撤走什麼「生產據點」。
因為過去七十多年來,臺灣產業經濟的發展,無論是在臺灣此岸或在大陸彼岸,無一不是都祇集中於某一特定產業上下游供應鏈中的一個單點(單品生產供應),或一個小段落(半成品的一兩個產製階段)而已,根本不曾有過一條具足夠長度、廣度與厚度的「完整供應鏈」,能一條龍到底直接供應國際市場最終使用或消費,也就是說,台商之在中國大陸的投資營運類項,無一不是一個單獨廠區的「生產據點」,無法孤立構成具有國際競爭力與吸引力的「最終品牌商品/服務供應鏈」。
台商之所以無法服從綠色蔡政府的「撤出供應鏈」要求,一方面是根本沒有可撤的「鏈」,祇有可撤的「廠點」,另一方面,即使是廠點的「撤出」也不願意也不會的原因,完全跟今天所有美商企業90%以上拒絕接受「川普鴨霸撤鏈指令」,而撤資撤廠撤市「脫鉤中國」的情境態勢幾乎完全一樣,主要是基於「經濟理性」或「需求市場理性」,所以堅定做出「抗拒川普命令」決定,堅持留在中國市場;因為,現實上,一旦乖乖聽川普非理性的行政命令退出中國市場,則其既在中國已經好不容易占有的市場地位與市場利益份額,必然會立即遭遇早已虎視眈眈的歐洲或亞洲國家企業之隨時隨刻替入佔有,則豈不是真正賠了夫人又折兵?
既然連堂堂美資跨國企業都不願意也不會遵從川普指令從中國大陸撤資撤鏈,則區區台商又何德何能何必要如此不計長期存活死生,就乖乖聽從蔡政府根本不合經濟理性的純意識形態措施,無端就配合屈從川普反中敵中「撤鏈」要求?
搶進中國市場的全球大共趨
2018年後,「搶進中國內需市場」幾乎已是全世界市場經濟及非市場經濟國家,公民營產企業機構組織的「共識」;其最關鍵的變數無非是,崛起以後的中國內需市場,早已經可以完全取代美國量體實力,足以養活半個以上世界國家人口。
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前的70多年時間,美國內需市場的確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賺取對外貿易匯收,同時支撐本身國家經濟成長發展的最大寄託所在。但是,當中國內需市場規模已正式追趕得上並且已經平起平於美國內需市場規模,亦即到了2017年,中美兩國內需市場規模同樣都是13兆美元之時,態勢不同了。
在2008年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前的70多年時間,美國內需市場的確是所有市場經濟國家賺取對外貿易匯收,同時支撐本身國家經濟成長發展的最大寄託所在。(示意圖,AP)
最新IMF及世界銀行統計,2020年的美國內需市場規模祇增長至18.6兆美元(占全球份額已降至24%),而中國內需市場則躍升至24.9兆美元(占全球34%);而且展望未來,中國內需市場將呈現遞增式成長格局,美國內需則祇會是遞減式成長模式,所以世界銀行預測,到2060年,中國內需市場規模將擴大為62.6兆美元(占全球31.3%),而美國內需市場最大可能祇會勉強增長到39兆美元或者更少(占全球19%以下)。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RCEP政經連環套─看中美外交角力
|
更多文章
)
正因為這樣子的大趨勢發展,所以歐洲國家2019年以來才會有普遍疏離美國,而親近中國的大傾向,總冀望未來能有更大依存中國龐大內需市場的好機遇。
是則,台商乃至整個臺灣經濟還必要還能夠如此全力掛勾美國而脫鉤中國嗎?
中國十四五雙循環的臺灣新機遇
2020年10月26至29日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研議的「十四五規劃」(2021~2025)建議方案、推出「2035年遠景目標」,描繪中國經濟發展方向中期目標及長期願景的同時,也預擬應對進行中的「美中脫鉤」挑戰。
「2035年遠景目標」具體確認2035年中國人均GDP達「中等發達國家水準」, 2035年中國GDP總量再度翻倍,人均GDP進入2萬美元水準;。
而「十四五規劃」將圍繞在「科技創新」、「擴大內需」、「供應鏈價值提升」、「擴大開放」及「新城鎮化」五大面向,且以擴大內需與科技創新為最重要的發展目標。擴大內需政略,無非是指2020年中以來,極力強調的「內循環」概念:「依託中國龐大市場優勢,促進國際合作,實現互利共贏」,在未來五年積極擴大內需市場。以一個14億人口的經濟大國,中國經濟成長的主引擎,還是得要仰賴內需成長。
臺灣經濟經濟高度依存中國大陸的現實
同時,也為了建立自主性關鍵技術,必須持續投入龐大研發經費,在不依賴外國資金下,胥賴於國民儲蓄注資,而將有限抑制消費擴張;不過,當一國擁有產業關鍵技術時,在產業鏈中可獲得相對較高利潤,也較有能力支付較高的薪資,從而帶動內需擴張,完全填補起消費擴張所受到的抑制。何況,高科技產品也較能觸動國民消費意願,同樣有助提升內需。
所以說,中國十四五雙循環所將帶來「內需的量的跳躍」,正是臺灣新機遇。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臺灣經濟目前高度依存於中國的現實絕不容忽視:
尤其在可預見未來,台商及臺灣經濟對於《一帶一路》所帶來的莫大經貿投資開發新機遇,以及《十四五雙循環》及《中國製造2025》能引申而至的成長發展空間,幾乎都是臺灣經濟前瞻性未來的最大也最具直接裨益的「蜜與奶之地」,豈可在此之時,竟然率爾輕言放棄或脫鉤悖離?
臺灣落單RCEP已重創 還敢異想「脫鉤中國」?
最新也是最重要的變數是,全球最大自由貿易區RCEP協定15國已於2020年11月15日正式完簽成立。RCEP的成立,不啻正是綠色蔡政府「新南向政策」的一道徹頭徹尾的絕命符。
主政者倘若稍有智慧以治國理政,就絕對不會貿然自充滿前瞻性經濟資產、發展機會潛能絕佳的「全世界第一大內需市場」貿貿然棄卻,竟在此時此刻卻有如此笨蛋決策者,拿全體台商及臺灣經濟命脈,屈從落選川普的「脫鉤中國」指令,自中國大陸大撤資大徹鏈,而改投前景漸漸闇黵無路的「衰退中的市場」之根本瞎掰的所謂「台美供應鏈」,則真不啻這是臺灣經濟引頸自殺命喪九泉之日。
(相關報導:
趙春山觀點:RCEP政經連環套─看中美外交角力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財團法人環球經濟社社長兼公共政策研究所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