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四之憾?工人為什麼沒有發動起來

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覽3篇VIP文章 已是會員? 立即登入
六四、1989年6月3日,一位示威民眾在人民大會堂西側朝人民解放軍比出勝利手勢。(AP)

許多朋友在總結八九民運時都曾表示遺憾,認為學生們沒能把工人發動起來是民運未能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我覺得這種說法有道理,但並不完全準確。工人未能形成大規模有組織的運動,不是因為學生沒去發動,而是因為中國工運還沒有足夠的獨立意識。

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歷史。1919年「五·四」運動時,學生運動持續了一個月,焦點始終是在北京。直到軍閥政府逮捕了千餘名學生,才引發了「六·三」大罷工,焦點迅速從北京轉到上海,從學生轉向工人,僅十來天,就逼得政府不得不作出重大讓步。「六·三」罷工是因為「五·四」學生對工人的宣傳組織更得力嗎?我認為並不是。關鍵在於此前上海工人已有過多次成功的經濟罷工經驗,集團意識(階級意識)相當清醒,才能在這第一次政治罷工中顯示威力。

詳細內容及更多《89‧64‧30 歷史解碼,回憶開箱》相關文章,請點此購讀。

-本文未完,本篇為風傳媒VIP文章-
加入風傳媒會員每月可免費閱讀3篇VIP文章
免費體驗一個月! VIP訂閱內容無限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