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客人這麼多,卻忙著上貨、不來結帳?揭超商店員的「爆肝作息」,工作繁雜到無法想像

「進貨」和「尖峰」是超商店員一日工作的重要任務,繁雜程度其實不如旁人想像得輕鬆容易。(示意圖/甘岱民攝)

新手店員在經過「邊做邊學」的洗禮後,多半可以漸漸熟練常態性的工作,也會越來越不需要資深店員的帶領。但接下來還有一個比較困難的目標,那就是瞭解每間超商的時間特性,譬如說什麼時候比較忙、什麼時候比較不忙,什麼時候進貨、什麼時候客人比較多,而這又進一步影響到店員在這些時段裡能做哪些事情,例如什麼時候要加快速度處理事情,什麼時候能夠喘口氣、什麼時候應該抓緊空檔先吃正餐。

進貨和尖峰—超商店員的重點時段

事實上,一間超商最重要的任務,正是圍繞著「進貨」和「尖峰」而產生,所有的工作安排都以這兩項為優先,完成以後才可以做其他事情。

「進貨」是指物流將貨物送到店裡以後,店員必須執行一連串清點、上架及整理的工作。一般來說,貨物運送到超商時,通常以體積較大的物流籃盛裝,當物流籃的數量很多時,就會佔據客人移動的路線,因此需要盡快排解。

除此之外,像是冷凍、冷藏商品都有溫度的限制,到店後必須盡快地上下架整理,庫存貨物也需要趕快放到冰箱保冷。因此,每當貨物一進來,就需要一名店員專心處理、另一名店員負責結帳,一方面增加處理的效率,也避免單一店員在貨物與櫃檯之間來回奔波。

尖峰,也就是人潮大量湧入的時候。這些時段多半是人潮從室內移動到室外的時間點,除了我們所熟知的上下班以及午晚餐時間以外,垃圾車出沒的時候也是尖峰時刻,因為很多人拎著大包小包的垃圾走出家門後,常常會順路去附近的超商採買。在尖峰時段,超商經常會湧入很多客人,因此店員必須集中在櫃檯幫客人結帳。

而在尖峰時段前後,也有相應的準備工作。譬如午餐時段開始前,店員需要將店裡的商品排面整理乾淨、貨品盡可能補齊,讓待會兒進來的客人能夠順利買到商品。而在午餐時段結束時,由於很多商品被客人買走,因此需要再次補貨以及整理商品排面。

進貨和尖峰是一間店最核心的兩個時段,也是店員工作安排的重要依據,假如等一下就是中午時刻,店員之間就會協調誰先去吃飯,避免尖峰時段無暇吃飯或人手不足。此外,店員也會先安排好中午過後預計要做什麼事情。換句話說,進貨/尖峰以外的時間,是店員比較可以運用的時段,但這中間也會填滿許多工作。

20161021-上祚專題配圖-各種不同職業勞工-便利超商店員。(顏麟宇攝)
進貨和尖峰—超商店員的重點時段。(示意圖/顏麟宇攝)

收銀、點貨、補貨—超商店員的日常作息

從超商的運作來看,一天的進貨次數是相當高的,少則三次,多則可到五、六次。一般會依照不同的溫度層運送,例如冷藏商品在上午運送、常溫商品在下午運送,而冷凍商品可能是在夜間才會交貨。因此幾乎每一班店員都必須面對進貨以及相應的工作。我們可以從這裡觀察,超商店員的一天是怎麼開始的。

首先,對於每一班店員而言,上班之始必須先檢查收銀機裡面的現金是否符合店裡的要求,包含鈔票和零錢都有一定的標準。譬如說,當我上班打開抽屜時,裡面有三千塊的現金,那麼我下班的時候也必須留下三千塊的現金,確保每一班都有錢可以找零給客人。不過光是足額的現金也不行,還必須分別留下一定比例的一塊、五塊、十塊和五十塊銅板,以及一定的鈔票,才能方便當班店員找錢給客人。 (相關報導: 薪水差超多!金融保險平均月薪飆9萬6奪全台第一,這4大行業最慘墊底 更多文章

清點完畢以後,接下來就要檢查一些食物是否即將過期、還有店裡面的高單價商品是否有缺少,另外還必須檢查店內所有機器設備的溫度是否有異常狀況發生。這些動作,是每一位店員都必須完成的例行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