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載,中華民國足球協會近日改選「足協」理事長,桃園市長鄭文燦的「芳名」,竟意外出現在「角逐名單」內,且還呼聲不小,當選機率頗高。俗話說「良禽擇木而棲」,然而,一片「光明前途」的鄭文燦,竟「接任」足協理事長。「胖周瑜」背後的盤算究竟為何?實在不免「啟人疑竇」。
其實,鄭文燦為足協「暫時顧家」,卻恐要承擔閣揆「接棒不成」的「機會成本」。因為,受《國民體育法》39條限制,「現任中央機關政務人員」或「中央民意代表」,「不得」擔任特定體育團體之理事。換言之,鄭文燦為選足協理事長,可能必須放棄接任「閣揆」的大好機會。棄閣揆、而選擇足協理事長,可能堪稱是民主史上,最史無前例「降尊紆貴」。而要說鄭文燦一下子,能從握有龐大行政資源的縣市首長,搖身一變為單純關心體育、熱愛運動、甚至「無私奉獻足球熱情」的運動癡足球狂,恐怕連路邊五歲孩童都不敢相信。
說實在,鄭文燦表面上為體育「盡心盡力」,但事實上卻恐怕只是為自己的「宦途」,買份「政治保險」。因為,掐指一算,鄭文燦大概只有兩個「政治盤算」:
第一,鄭文燦已經「氣力放盡」。鄭文燦既沒有接任蘇貞昌的「政治實力」,更沒有承擔蘇貞昌重擔的「政治威望」。蘇貞昌爭議雖多,但至少政績「有感」,反觀鄭文燦已經早丟失掉「政治福利」。「堅下鵬上」後鄭文燦又不斷面臨藍白夾攻,甚至導致只能頻頻發假民調來「安慰自己」。「鄭文燦無法接棒蘇貞昌」,恐已是明眼人心照不宣的事實。
第二,鄭文燦接不了閣揆,更進一步地說,要「一步登天」更是「難上加難」。在數個月後,鄭文燦將丟失桃園舞台,手無寸鐵、苦無奧援。年底地方大選後,隔年馬上要接黨內的總統初選,鄭文燦青黃不接,還要怎麼鬥?還要怎麼玩?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這個節骨眼上,鄭文燦接足協理事長,說實在就只是被「逼上梁山」,為買「政治保險」,原因無他。
近日,鄭文燦接受媒體訪問,綠營候選人稱「足球是世界性的運動」、「鄭文燦可以為足協貢獻『桃園經驗』」。說實在的,鄭文燦大餅畫得如此「美好」,但先不談「前桃園市長候選人」的「治肩」風波,日前桃園八德運動中心羽球場,竟還會因強震導致天花板崩落,讓人以為台灣還停留在「第三世界」。說鄭文燦關心體育,要帶領足協「進步」、「改變」、甚至「再造『桃園經驗』」,體育迷看了,恐怕只是「貽笑大方」。
說白話的,鄭文燦「接棒足協」,就是在「把體育當成支點」,來掩飾他步下桃園市長台階後,「無法接任閣揆」的悽慘政治行情。先不問「足協理事長」這個稱號,對他的履歷加分多少?單純就鄭文燦,選擇足協理事長當「備胎」,就已經坐實了政治人物,對體育「說蹭就蹭」、「說丟就丟」的刻板印象。至於,接任足協是否是好的「生涯規劃」?對鄭文燦而言,是否「利大於弊」?大概只有他自己和老天爺知道。 (相關報導: 曹興誠演說抗共保台 鄭文燦、鄭運鵬籲保護台灣 | 更多文章 )
*作者為業餘足球愛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