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說,中國量子計算的進步將讓已經是世界第三大武裝部隊的中國軍隊獲得新的優勢。
量子是指讓高能電腦進行普通設備無法完成的一種複雜計算。
國際戰略研究所(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Strategic Studies)在2019的一份報告中說,美國物理學家費曼(Richard Feynman)1980年發現的這個概念有兩個重要的軍事用途。報告說,它可以解密加密的信息,並發送攔截保密通信鏈的密鑰。
夏威夷亞太安全研究中心(Daniel K. Inouye Asia-Pacific Center for Security Studies)教授吳翁(Alexander Vuving)說,「我認為挑戰基本是中國民軍兩用戰略,政府會讓私人產業參加軍事現代化計劃,」「中國政府也在研發方面花了很多錢。」
博思艾倫科技諮詢公司(Booz Allen Hamilton)上月表示,在十年內中國的「威脅組織可能會蒐集啟動量子模擬器的數據,發現新的經濟寶貴材料、藥品和化學材料。」
中國在行動
中國研究人員已經推動量子計算走了多遠尚不清楚,但五角大廈2021年向國會提交的中國報告說,中國「繼續尋求具有極大軍事潛力的重要科技的領導地位。」
報告並說,中國第14個五年計劃的一個優先要務是量子科技,而且中國有意在2030年前在衛星上安裝「量子加密通信能力」。
美國麻塞諸塞州市場研究公司IDC的資深分析員韋斯特(Heather West)說,量子能夠幫助探測潛艦和匿蹤飛機等「軍事裝備」。她對美國之音說,量子計算能夠突破「古典算法」(classical algorithm),對另一個國家的軍隊進行監督。
《科學雜誌》報導說,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前年首次對利用量子計算機制進行了「肯定的演示」,後者「在古典計算機上太過緩慢」。谷歌和NASA2019年宣布獲得「量子計算的優勢」(quantum supremacy)。
中國國營的《中國日報》網站9月份說,中國「在量子科技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包括世界上首個量子衛星、北京到上海之間一條2000公里長的量子通訊線路和世界上首台光量子計算電腦樣機。」《中國日報》沒有提到軍事用途。
中國過去把民用和軍用基礎設施融為一體,以落實「軍民融合發展戰略」,讓其他國家感到震驚,也讓外部世界很難判斷學術研究何時會成為人民解放軍的資產。
吳翁說,儘管量子計算依然在世界範圍內處於「新生階段」,但美國、印度、日本和德國等正在加速研發。他說任何領先的國家都不可能持久領先,因為對手會很快照抄他們的突破。
多個國家受威脅?
博思艾倫科技諮詢公司的報告說,很多組織的領導人和首席資訊安全官員都「缺乏對量子計算實際重要性以及如何管理相關風險的深入了解。」 (相關報導: 搶下電動車後,鴻海進軍量子電腦!成立量子電腦實驗室,打造台灣下世代科技 | 更多文章 )
報告說,「他們不知道這項科技怎樣並何時可能成為有用的,以及它如何可能影響中國等威脅行為者的行動。中國一直是全球政府和商業組織的網路敵手,也是量子計算科技的一個主要開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