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學反映底層人民生活的楊逵,不只是文學家,也是以運動實踐社會主義理念的革命家,他一生窮困,但強調勞動與分享的概念。在今(18)日揭幕的「春光關不住—楊逵紀念特展」上,楊逵的媳婦、也是白色恐怖受難者家屬的董芳蘭就煮了一鍋「竹筍粥」,重現楊逵著名的「野菜宴」。
在景美人權文化園區展場的一隅,董芳蘭和女兒楊菁等人忙著準備「野菜宴」,因現在野菜不易買到,他們用竹筍代替,在碗筷之外,還放了不少的小花盆。楊菁解釋,在國民黨來台初期,什麼東西都靠配給,碗碟不夠,楊逵就用種花的小花盆當碗,將花盆的洞口糊上,清洗乾淨就可用。
楊逵在日治時代放棄在日本的留學後,回台灣參與台灣農民組合、台灣文化協會,在各地巡迴演講,組織群眾。楊菁說,楊逵家中常有朋友拜訪,他也常邀請劇團到家中排練,肚子餓了,就在家裡用餐,因為家裡窮,楊逵就到花園裡摘各種自己種的野菜,煮一鍋「菜多於米」的「野菜粥」。

楊逵在國民黨威權統治時被關了12年後出獄,長住台中東海大學對面,經營東海花園,積極創作,也常有很多年輕人去找他聊天,楊菁說,楊逵也以「野菜宴」招待,有什麼就吃什麼,「只有2-3樣菜也不在意」,從不因貧窮感到不好意思,「野菜宴」也體現了普羅文學家和社會運動者簡樸生活與分享精神。 (相關報導: 110歲冥誕紀念》春光關不住,楊逵為弱勢發聲精神代代傳 | 更多文章 )
參觀展覽後,董芳蘭及先生楊建也與文化部長鄭麗君共享「野菜宴」,現場並分送小花盆栽給與會者,分享象徵楊逵以生命提煉而成、充滿能量的「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