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最值得一訪的賞楓勝地在哪裡?好不容易去一趟,千萬要走對地方!跟著京都旅宿達人柏井壽一同前進,探索最內行的秘境吧...
北野天滿宮
說到天神就會想到梅花。提到北野天滿宮的花,任誰都會先想到梅花!不過,這座神社境內紅葉的五彩斑斕,除了京都人以外,意外地鮮有人知。天正(一五七三—一五九三)末期,豐臣秀吉為防洪及兼作洛中洛外的邊界,修築了土壘「御土居」,京都市內現仍留有多處遺址。我以前就讀的加茂川中學周圍都是御土居,我們還會登上堤防遊玩,感覺相當熟悉。
北野天滿宮境內的西側也有御土居遺址,成了紅葉名勝。金秋時節,名為「紅葉苑」的附近擠滿了愛楓的京都人。這裡的紅葉約有二百五十株。其中還有幾棵樹齡四百年的古木。
別有風趣的紅葉。聽說晚上還會點燈,櫻花也好、紅葉也罷,我都不喜歡點燈的景色,所以太陽下山後,我就會準備回家了,無法為各位介紹點燈的情景。
無論是櫻花還是紅葉,一到晚上就被人工照明投射,他們會開心嗎?我覺得肯定不會。城邸或建築物就算了,樹木可是有生命的。只要是生物,應該都要有晝醒夜寢的規律作息。
這樣經過一整年的循環,才會開花、變色。用亮晃晃的燈光照射將要就寢的樹木,再發射閃光燈,不時驚呼連連。這樣怎能好好安眠?我真為樹木感到難過。
平野神社
暗夜中隱約若現的櫻花或紅葉並沒有那麼漂亮。日本諺語中不是有句話說:「遠看更顯朦朧美」(夜目遠目笠の内),日落後,靜默離開是最好的。
若想觀賞北野天滿宮西側大片的紅葉,從北門出來往西走,正面就會看到平野神社。作為賞櫻名勝,早已名聞遐邇。
雖然都稱為櫻花,但其實品種繁多,平野神社就約有五十種、四百株的櫻花樹,以平野妹背櫻、手弱女櫻、寢覺櫻等作為代表。其中,葉子會繽紛變色的是平野妹背櫻。
春天時,如日文「妹背」有「夫婦」之意,兩朵花如恩愛情侶般相依相偎,綻放出淺紅的花朵;秋天則是將葉片染得火紅。拜殿的西側或社務所北邊的就是這種。
本殿東邊種植的大內山櫻、胡蝶櫻、衣笠櫻等也有豔麗的紅葉。境內的稻荷社附近也有紅葉樹,茂密的枝葉與櫻樹相對照,也是一趣。
一旦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後,總是會有所遺漏。一旦認定北野天滿宮是梅,平野神社是櫻,就遇不到美麗的秋日紅葉了。
京都寺社之類的名勝,多數都具有多重魅力,但旅遊書等大部分介紹的京都資訊,都只會強調其中某些部分而已。如果將這些資訊囫圇吞棗,便容易陷入「見樹不見林」的窠臼。
妙覺寺
從烏丸通到御前通附近,以寺之內通為中心,接連有許多寺院。與過去櫛比鱗次的寺町通,寺院陸續消失的情形相比,這附近的寺院至今仍融入西陣的街道中,絲毫未變。尤其是堀川寺之內附近,妙蓮寺、本法寺、妙願寺等日蓮宗的寺院密集林立。作為隱藏版的紅葉祕境,知者知之的妙覺寺亦是其一。
靠近堀川紫明通,夾在上御靈前通及鞍馬口通之間,腹地廣闊的寺院,正門好比武家屋敷雄偉的「藥醫門」。春天在垂枝櫻迎接下,進入門內,正面可見安置日蓮上人像的「祖師堂」,接著往書院、庭園前進。
庭園深處可望見唐門的「法姿園」是賞楓之處。細心照顧的庭園遍滿了綠苔,散布在石階兩側的紅葉姿態端正。沒有高低段差,種在簡約庭園中的紅葉更顯珍稀。彷彿大棵盆栽般的奇妙樣態,令人印象深刻。
本堂深處還保存著石塔、華芳寶塔,塔內安放日蓮上人在比叡山抄寫的一卷法華經手書,寶塔造型令人聯想到天明時期(一七八一—一七八八)還存留的多寶塔,寺內保存有許多這類的寶物。
堀川通的黃葉
離開「妙覺寺」,向西北走去,會碰到紫明通與堀川通的交叉路口。沿著紫明通往東走,或沿堀川通往南走,觀賞的並非紅葉,而是黃葉之美。
紫明通如前面說過的,從白天到傍晚,從巴士的車窗眺望最佳。
日本現存最早的和歌集是《萬葉集》。其中,留有幾首歌詠秋天楓紅的歌,但大多是黃葉而非紅葉。當然,奈良時代應該也有紅葉,但被歌頌的幾乎都是黃葉。不過,從奈良時代到平安京,喜好也改變了吧。
──深山紅葉滿地飄,足踏紅葉路迢迢。聞道鹿鳴聲哀苦,悲感風寒秋氣高。
《古今和歌集》的歌詠者不知是誰,但《小倉百人一首》是猿丸大夫所作。有一種說法是,這位猿丸大夫就是柿本人麻呂(註),真是有意思,但在這裡,我,從古早的奈良時代到平安時期,比起紅葉,黃葉更有秋意,甚且作歌以詠之。有人認為理由是奈良時代以黃色為尊,但我粗淺的想法是,因為黃葉比紅葉給人更深一層的感受。
說到黃葉,就會想到銀杏樹。筆直向天的樹幹,光是這點就夠美了,葉子從鮮豔的淺綠色轉為黃色的時期,更添一層神聖莊嚴。槭或楓,葉子會變紅的樹,樹枝常是蜷曲糾結,但銀杏樹卻直挺挺地伸向天空。希望大家能仔細注意這個差異。銀杏的黃還會令人聯想到黃金或極樂淨土。
銀杏的黃葉在陽光照射下更加美麗,如果可以,建議早上沿著紫明通往東走,直到賀茂街道,以比叡山為背景,欣賞朝陽下的金黃葉片。傍晚則從不同角度仰望背光的銀杏行道樹也很不錯。
從堀川紫明往南走,很快地就會遇到寺之內通。由此東進,即可抵達表、裏兩千家並列的小川通。這裡的裏千家今日庵院內有棵巍然屹立的銀杏樹,是由三代元伯宗旦親手種植的,故又稱為宗旦銀杏。
樹齡高達五百年的大樹,在粗壯的樹幹上綁有注連繩,是裏千家的象徵。茶道具上若有銀杏的圖樣,大多也都與裏千家有關。十一月十九日,宗旦忌日這天還會用這棵銀杏的果實製成銀杏餅,當作茶點。
銀杏也因為葉子含有大量水分、難以燃燒而有助於防火。遠處的南方,同樣位於堀川通上西本願寺的銀杏,有「水吹銀杏」之稱,傳說在接連
註:柿本人麻呂,約660年—710年,日本飛鳥時代歌人。
法輪寺
京都的寺院大多都有熟悉的暱稱,不少講到正式名稱時反而想不起來是指哪裡?例如:以紅葉名勝聞名的「永觀堂」,正式名稱是「禪林寺」;同樣的,「千本釋迦堂」則是「大報恩寺」。也就是說,大多以供奉對象的名字如「永觀禪師」或「釋迦牟尼」稱之,說來其實就是指某某人的家。
達磨的寺廟,正確名稱是法輪寺,不過,恐怕連京都人也少有人知。但只要講「達磨寺」,對方就知道,「哦!那個在圓町的,達磨的寺廟呀!」圓町,指的是西大路丸太町,由此稍往北邊,位於紙屋川沿岸的寺廟便是一般所稱的「達磨寺」。
該寺創建於享保時期(1716—1735),屬臨濟宗妙心寺派,因有點奇特而廣為人知。
主佛雖是釋迦如來像,但安置的本堂容後再述,先去拜見「達磨堂」。這裡集結了八千尊大大小小、造型各異的達磨像。是由日本各地許下各種願望的信徒所捐獻的。一進入達磨堂,就可以感受到達磨的視線。達磨的眼神特別銳利,這邊也有,那邊也有,被達磨盯著看,讓我早早退出堂外。對面映入眼簾的建築是南洋寺廟風的紅色「眾聖堂」。
京都過去曾是電影城,現在仍留有往日的痕跡。主要理由可能是因為有很多適合拍攝時代劇的場所吧!長時間待在這裡拍攝電影,對演員們而言是個充滿魅力的地方,住宿、美食、療癒皆宜。作為攝影空檔間的喘息空間,京都也最適不過了。是否也會想在此終老呢?
「眾聖堂」供奉的,是八百位電影人的牌位。「眾聖堂」的二樓一隅安放著刻有「大日本映畫界萬靈位」的大型牌位。其周圍則整齊排列著大河內傳次郎、阪東妻三郎、月形龍之介、田中絹代等早期知名演員的牌位。也有我們熟知的石原裕次郎、美空雲雀等名演員。導演方面則有享譽盛名的溝口健二、伊丹萬作、小津安二郎。知名電影人的牌位全都安置在這座「眾聖堂」的「貴寧磨」(Kinema)殿中。
據說這是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前,有一位電影人對電影從業人員歿後如泡沫般消失感到悲憫,而將自家改造成慰靈的祭壇開始的。後來,戰敗的氣息愈來愈濃厚,自家恐有被燒毀之虞,便將祭壇遷移到了「達磨寺」。
Kinema 後來成了Cinema,原是所有人盯著一個螢幕看的電影院,現在多數影城都有超過十座以上的影廳了。
再說紅葉。看完了達磨、Kinema,心裡應該會想這真是奇特的寺院吧!沒想到本堂卻極為正經。莊嚴的本堂與前方寬闊的庭園都展現古寺名剎的風範。尤其是庭園的精巧,在京都也堪稱屈指可數。
坐在緣廊上,觀賞覆在「十牛之庭」石頭上的紅葉,怎麼都看不膩。雖然緊鄰圓町,卻寧靜安祥。彷若能聽到紅葉悄然落在石頭上的聲音般。如此美麗的紅葉,如此幽靜的賞楓之處,即使大如京都,也很稀有。這是在市區觀賞紅葉的終極祕境。
作者介紹|柏井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