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催淚彈的一代,也許有一天要面對真槍實彈」兩位香港「反送中」抗爭者的自白

香港反送中運動,大批學生被捕(AP)

五年前,香港大批市民佔領主要道路79日爭取普選失敗而回,當時有人在現場掛上橫額,說「We will be back」(我們將會回來)。 五年後,大批市民真的重回金鐘現場,實現了「佔領2.0」,但這場新 「 佔領 」 ,很快便被警方武力驅散。

6月12日,香港爆發一場大規模的警民衝突,警方動用約150枚催淚彈、數發橡膠子彈及20發佈袋彈驅散成千上萬的示威者。香港警方和政府形容這是「有組織的暴動」,示威者指責是政府漠視民意,強行修訂《逃犯條例》,才引發不滿情緒升溫,並批評警方過份使用武力。

BBC中文採訪兩位參與這場抗議活動的示威者。但受訪者要求用上化名,以免被政府秋後算賬。

6月12日的示威場面
Getty Images

「我們是催淚彈的一代,也許有一天要面對真槍實彈」

「我在高中時已經意識到,我們是催淚彈的一代,也許會有一天要面對真槍實彈,」20歲的大學生鐘同學對BBC中文說。

她接受採訪時再三叮囑我不能錄音、不能拍照,「最好把電話也關掉」,我們透過中間人相約在公園一個角落聊天,她帶著口罩,生怕記者已被人跟蹤。到底是甚麼時候在香港採訪一個青年需要如此戒備?

她說,從2012年香港出現反對國民教育運動起,便經常看新聞,「越了解這個社會,便發現越多荒謬的事情。」

五年前的「雨傘運動」、三年前的「旺角騷亂」,她尚未成年,忙於學業而無法參與,「但這些抗爭對當年只是中學生的我,印象非常深刻,當年我已經問,為何警察可以這樣粗暴對待示威者,為什麼政府可以完全不聽市民的聲音。」

6月12日的示威場面
Getty Images

香港政府近期推動修訂《逃犯條例》引發巨大爭議,外界憂慮修例通過後,會令在香港的人被安插罪名,移交至法治與人權欠佳的中國大陸。根據香港中文大學與香港大學的研究,約六成香港人不信任中國司法系統。

這個6月,鐘同學和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參與示威活動,這是她首次參與大規模的社會運動。

「政府之前兩次修改這份草案,但核心問題都沒有解決,就是如何相信大陸政府的法律系統,香港政府說自己或是法庭可以把關,有所保障,但如果大陸要偽造罪名,把香港人帶上去,也是可以,你可能說案例不會很多,但說實話,缺口打開了,大陸政府可以為所欲為。」

6月9日的百萬人遊行,讓首次上街抗議的她大開眼界,但自稱理念貼近本土派的她知道,這種和平遊行根本不會有所作為。晚上游行後,她留守立法會外,看著一眾示威者衝入立法會,她第一次親眼目睹警民衝突,「現場氣氛真的很緊張,警察對待示威者真的毫不留情。」但這場衝突只是一群新手年輕抗爭者小試牛刀的一幕。

政府對百萬人遊行沒有任何讓步,嘗試把焦點放在9日晚上的警民衝突,民間眼見政府絲毫不退讓,醞釀更大規模的抗爭,一些商店醞釀罷市,學生組織發起罷課,務求在6月12日包圍立法會,阻止立法會恢復審議草案。 (相關報導: 期末考前夕上百台大學生反送中!台大教師紛紛現身聲援:為了我們孩子的未來,一定要支持學生 更多文章

回憶人生第一枚催淚彈

6月12日那天一大早,鐘同學便在立法會的外圍關注情況,看著示威者衝出馬路,重演五年前的佔領運動,但上次的79日佔領也沒有結果,她和其他示威者早已預料,行動會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