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頂聰明的李斯為什麼死於非命:《敵我之間》選摘(上)

一代權臣李斯,最後慘死於三代滅族。(截取自楚漢傳奇劇照)

秦始皇最信任的臣子之一李斯,幫助他完成了統一天下的夢想,但最後卻被趙高出賣。李斯的一生充滿傳奇色彩,聰明絕頂的他,下場卻不得好死。

歷史告訴我們一件事:

聰明有用嗎?努力一定會成功嗎?

人生成敗的關鍵不在能力,而是你最終做了什麼選擇!

而李斯人生中關鍵的選擇,造成他最後的悲劇下場。

李斯的背景

李斯年輕的時候,是楚國一個郡中的小吏,用現在的話說,也就是地方政府的小公務員。李斯不願意一輩子做一個地方的小小公務員,用盡一生只為了追求富貴,聰明絕頂的他,靠著擁有極佳的說服力與判斷力,成功獲得秦王的信任,踏上飛黃騰達之路。

李斯人生中最關鍵的選擇

其年七月,始皇帝至沙丘,病甚,令趙高為書賜公子扶蘇曰:「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

 這年七月,秦始皇到了沙丘,病得十分嚴重。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於是命令趙高寫詔書,準備送去給長子扶蘇。詔書命令扶蘇把大軍交給蒙恬,然後和運送始皇遺體的車隊在咸陽相會,讓扶蘇主持他的葬禮。在封建宗法的時代,主持葬禮的人就是理所當然的繼承人,這也代表始皇要傳位給扶蘇。在這一刻,始皇做出了正確的決定。但正確的決定是否就能獲得好的結果,必須看具體執行的人。

歷史上很多時候,做好事未必有好的結果,關鍵就在於「委之非人」。

始皇這次真的委託了錯的人,他把這件事交給了趙高。因為趙高是「兼行符璽令事」,必須經過他在封泥上加蓋玉璽,才能作為正式詔書發出去。趙高寫好了詔書,也蓋上了玉璽,卻沒有交給使者發送出去。為什麼呢?因為趙高想等等看,看始皇會不會就在這幾天死去,他另有打算。果然如趙高所料,始皇很快的就駕崩了。

秦始皇駕崩了,但他的遺詔和玉璽此時卻都在趙高手中。

丞相李斯決定隱瞞始皇帝的死訊,知道皇帝已經駕崩的,只有胡亥、李斯、趙高和在始皇身邊服侍他的五六名宦官而已,沒有其他任何人知道。隱瞞始皇死訊正是李斯的主意。李斯為何要隱瞞始皇帝的死訊?

當時皇帝在外駕崩,李斯想要避免國家的動盪,從正面來看,這一點無可厚非。問題是,他可以隱瞞天下人,但有一個人他萬萬不該隱瞞。那個人是誰?那就是帝國的繼承人──扶蘇!

李斯為什麼要選擇隱瞞扶蘇?

按常理推想,始皇決定傳位給扶蘇,以李斯和秦始皇的關係,他不可能一點都不知道。而從後面的發展來看,李斯確實知道這一點。但他現在卻以「無真太子」為由,選擇隱瞞扶蘇,你就可以知道李斯心中其實不希望扶蘇繼位。

為什麼呢?因為扶蘇並不喜歡李斯。

試想,扶蘇過去對始皇的種種作為有著諸多不滿,甚至不惜數次直諫。而始皇的種種作為,「斯皆有力焉」!扶蘇怎麼可能會喜歡李斯?而李斯怎能不擔心扶蘇繼位後自己的命運?李斯為了隱瞞死訊,想出一個辦法,那就是將始皇的遺體放在輼輬車中,不讓人見到。 (相關報導: 夏珍專欄:十年修課綱,雪人真的不見了 更多文章

「輼輬」其實就是「溫涼」,相傳這是一種百葉窗式的車子,所以冬溫而夏涼。李斯讓不知情的百官像往常一樣上奏,也像往常一樣將食物送進車中,而由宦官在車中代替始皇批准奏摺、吃掉食物。這樣的計策乍聽之下很簡單,效果卻非常好。原因是始皇在世時,百官也只是接受他的命令,已經許久都沒有人敢提出質疑。這樣的計策所以能瞞天過海,這固然是始皇自己一手所造成的,但李斯懂得趁火打劫,其聰明可見一斑。但自以為聰明的李斯卻不知道,他的用心已經被人看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