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一部電影,往往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金錢成本,從題材發想、拍攝到發行,動輒數載的製作期、好幾千萬的資金投入,都是家常便飯。但美國卻有一間電影公司,每幾個月就可製作出一部電影,明明每部作品都是超低成本、三腳貓演技、無厘頭劇情,卻能連年坐收超高獲利,甚至成為好萊塢史上唯一一間從沒虧過錢的公司!
瘋人院影業的誕生 誤打誤撞的B級片大廠
1997年,曾在電影業工作的導演拉特(David Michael Latt)與製片里馬維(David Rimawi)失業了,這對工作夥伴對當時的影視環境心有不甘,於是找了合夥人雪莉絲特蘭(Sherri Strain)一同另起爐灶,創設瘋人院影業(The Asylum),打算拍出屬於自己的電影。
一開始,他們專門製作低成本恐怖片,這種電影雖不入流,但總能獲得一定銷量,在公司草創前期,他們藉此勉強糊口。
沒想到過沒幾年,一個戲劇性的機遇讓這間小公司命運翻盤。
2005年,瘋人院影業(The Asylum)著手翻拍科幻小說作家H.G.威爾斯的作品《世界大戰》;但他們並不曉得,知名導演史蒂芬史匹柏同時也在籌拍同部片。小蝦米對大鯨魚,在成本、人力與所有資源都不對等的情況下,不用想也知道這種彆腳劇組不可能贏過大製作公司;但他們最終卻受到百視達(Blockbuster)的大力支持,一口氣獲得十萬套DVD的訂單,就此發了一大筆財。
百視達怎麼會願意投資這個小公司呢?其實,當時百視達已發現,當一部強檔大片上映,相關題材的電影出租比例也會跟著大幅提升。他們找上瘋人院影業,正是希望攀附這波科幻風潮,從中撈一點獲利。仿製正港大片並不需要在票房上打贏,只要能沾上一點光,就能輕易打平低廉的製作成本,就算想藉此賺上一筆,也不是什麼難事。
自此,瘋人院影業果真越來越「瘋」,靠著拍攝與商業大片雷同的題材,成為B級片產業龍頭。
片爛到底反成賣點 「唯一不拍的就是好電影」
瘋人院影業常以正港電影的概念山寨出新故事,比如《格雷的51道陰影》、《雷神瑣爾》、《瘋狂麥屍》、《環大西洋》……就連海報都做得如出一轍。





他們用不到五十萬美元的超低預算、隨便找來的演員,短短幾天內就拍完一部片,甚至連科幻特效都陽春得不可思議,看上去彷彿是上個世紀的電腦後製,將B級片特質發揮到極致。
瘋人院影業出品的電影在網路上評價都一致的低,不少想看原片的網友被山寨的片名誤導,看完了才發現根本不是同一部片,更有人說「人生最慘的事,莫過於花了2TB下載一部電影,結果發現是The Asylum製作」。
但也正因為爛到徹底,網路上的罵聲反而成為負面宣傳,吸引到一群死忠觀眾,他們被譽為「最好的派對電影」,不少人還特地蒐藏DVD當紀念。
瘋人院影業的合夥人對此也曾表示:「我們唯一沒有做過的,只有認真的電影了。」 (相關報導: 吐槽「復仇者」、嘲諷DC,《死侍2》嘴砲全開,比第一集還惡搞!這些彩蛋絕對不能錯過 | 更多文章 )
官司接不完 山寨的片名與原創的劇情
雖然瘋人院影業靠山寨片賺進大筆收益,此舉卻讓正牌電影公司大為光火。2012年環球影業就曾經將瘋人院影業一狀告上法院,指稱他們的《美國戰艦》(American Battleship)抄襲《超級戰艦》(Battleship),然而瘋人院影業卻說自己早從一年多前就開拍,最後只是將片名改成《美國軍艦》(American Warships)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