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質疑現行《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選罷法》)對參選公職的規範過於寬鬆,致政治工作者總是坐這山望那山,剛取得一項公職桂冠又馬上投入下一個公職選戰。以高雄市長韓國瑜為例,就任未達半年,就明確宣示“Yes I do”,決定角逐明年總統大位。
網友看不下去提案拒絕全民埋單
《選罷法》不僅未規範地方首長、民意代表任滿多久才能參選下一個公職,也未規範是否須「辭職參選」。尤有甚者,現行《選罷法》提供的選舉補助款,不啻為政治人物投入選戰添油熾薪,近幾年愈燒愈旺,讓善於征戰者僅靠選舉就可發大財。
最近就有網友看不下去了,到國發會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政治人物若「帶職參選」,選上後衍生的遺缺補選費用應由提名政黨及參選人自行支付,避免浪費國家資源、全民埋單。
這項提案才上網十多天,就已獲兩千多人附議支持,顯示網友認為現行《選罷法》存有弊病。為遏止政治人物未盡任期義務即率爾參選的歪風,網友建議修改《選罷法》以還選民公道。這項提案雖尚未達五千人附議的成案門檻,但已引起台北政壇的議論與關注。
「這現象在去年九合一最明顯,有人剛當選市議員不久,就開始籌謀下一個公職選舉。」前中選會主委劉義周表示。劉義周雖未點名有哪些參選人,但隨手拈來如台北市議員陳炳甫才當選市議員,就馬上參與立委補選。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台南市,頗具知名度的市議員謝龍介也在高票當選後,轉身投入台南市立委補選。
儘管陳、謝兩人在立委補選雙雙鎩羽而歸,但兩人因帶職參選而保住本職,更二度獲選舉補助,前者在市議員選舉獲公費補助六十六萬元、立委補選則有九十四萬元,後者市議員選舉補助七十一萬元、立委補選一七七萬元。
國內兩大政黨提名名單中,也不乏市議員欲帶職角逐明年立委選舉。而高雄市長韓國瑜與台北市長柯文哲兩人都有意投入明年總統大選,且都可能帶職參選更令人矚目。
選舉補助款誘因,政治熱潮不退燒
韓國瑜去年九合一選舉贏得高雄市長寶座,八十九萬的得票數獲補助款二六七七萬元,還有來自選民近一億三千萬元的政治獻金。在野黨批韓上任未滿半年,承諾「發大財」的政見尚未兌現,角逐總統大位的行動卻已展開。
若明年一月十一日韓選上總統的夢想成真,他至少可領取兩億元以上選舉補助款。依《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規定,總統選舉公費補助款是由所提名政黨領取,再由政黨與韓國瑜談補助款的分配與用途。
若無黨籍的柯文哲正式表態投入明年大選且拿下總統寶座,他可自行領取約兩億元選舉補助,加上他參選台北市長選舉所獲補助款一七五萬元,柯與韓都是另類發大財的例子。
《選罷法》的選舉補助制度原本立意良善,是為選賢與能,讓有才能之士免受經費無著之苦,利用選舉補助達平等參政,卻因對補助款規範付之闕如,既毋須繳稅也毋須財產申報,參選人好處多多,失血的則是國庫與納稅的選民。
中選會一項財報顯示,一九九七年開啟選舉補助款制度至今,二十餘年來國庫光補助政黨每票五十元就已耗費百億元(達一一○億元之多),主要都用在滋養國內兩大政黨。民進黨目前一年可獲補助二.六億元、四年十.四億元;國民黨一年補助一.六億元,四年六.四億元。
國庫為民主政治所付代價甚大,九項公職從六都市長到村里長,每票都補助三十元。中選會人員說,中選會每年編列的預算主要都用在選舉補助上,這項制度產生的誘因,讓官二代、富二代躍躍欲試,樂於投入選舉,政治熱潮也永不退燒。
中選會建議設任職兩年門檻
韓國瑜若在明年如願選上總統,中選會勢得再辦理高雄市長補選,經費約四億至五億元。韓本人帶職參選期間可續領薪俸,後續任何人補選上市長,均得享選舉補助。對高雄選民而言,不過是想找一位合格市長,國庫卻得無止境付出款項,真是情何以堪。
韓、柯等政治人物參選公職的「任意門」,與補助款制度檢討,是當前《選罷法》兩大問題。中選會認為若《選罷法》改為選上公職兩年才能參選其他公職,至少可防杜政治人物的「未善盡選舉義務」。
至於選舉補助制度的檢討,中選會建議多年,內政部始終不願主動提案修法,因沒人想捋虎鬚得罪立委諸公。值此選舉敏感時刻,內政部長徐國勇選擇不表態,以免被誤解為「卡韓」。 (相關報導: 行政院再提《選罷法》修正 候選人得聲請「緊急限制刊播令」 法院須3天內裁定 | 更多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