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本漫畫是否會被數位漫畫取代? LINE WEBTOON台灣總經理:取決於經濟成長率跟房價

金漫獎23日以數位漫畫為主題舉辦論壇,左起為主持人社會學家王佩迪、LINE WEBTOON台灣事業部總經理李仁植、台灣漫畫家劉倩帆、PLASTIEK共同負責人André Bergs。(吳尚軒攝)

數位時代來臨,漫畫也面臨轉型,以手機為閱讀載體的條漫(註),憑藉快速、方便的優勢,大受年輕世代歡迎,此外搭配Gif動畫的漫畫也形成風潮,不只媒材更加多元,漫畫家也透過網路直接面對讀者。然而,LINE WEBTOON台灣事業部總經理李仁植,今(23)日出席金漫獎論壇時表示,很多讀者在網路上會有傷人的發言,創作者幾乎每個人都傷痕累累,他自己每天都要大概要花3、4小時,給年輕作者心理建設。

金漫獎迎來第10屆,系列活動今日開跑,其中也以數位漫畫為主題舉辦論壇,邀請李仁植、台灣漫畫家劉倩帆、PLASTIEK共同負責人André Bergs,一談數位時代的漫畫生態。

LINE WEBTOON現為韓國最大條漫平台,李仁植介紹,他們2014年7月進入台灣後,目前已有82位繁體中文創作者,台灣方面有入圍本屆金漫獎的《宅男打籃球》, 是目前台灣享有最高人氣的作品,此外,《百鬼夜行誌・一夜怪談之卷》的作者阿慢,是第一位在韓國NAVER WEBTOON連載的台灣作家,人氣排行相當高,證明台灣作者可以在海外獲得成功。

談到數位漫畫的特色,李仁植指出,LINE WEBTOON的標語是「隨時隨地享受3分鐘漫畫樂趣」,他並舉出數據,表示台灣讀者每天平均花21分鐘閱讀、看11.3話漫畫,等於看一篇只要2、3分鐘,現在台灣95%以上的人都拿智慧型手機,只要有3C裝置,透過網路就可以隨時隨地看漫畫,時間成本上很低,可以當作輕鬆的消遣手段,且基本上可以免費看所有作品。

數位漫畫平台承擔的金額與風險 遠低於實體出版社

李仁植並從經營方角度指出,紙本漫畫有物理性問題,一個漫畫家創作再快,要出版2、300頁的漫畫,至少也要1、2個月時間,畫完要校稿、印刷、發貨,而若最後賣不出去,還會有庫存壓力,一般出版社都要背負這種成本風險,數位平台當然也需要付作者稿費,但金額跟風險,遠低於實體出版社的負擔。

20190923-LINE WEBTOON台灣事業部總經理李仁植(右三)說明WEBTOON連載作品。(吳尚軒攝)
LINE WEBTOON台灣事業部總經理李仁植(右三)介紹WEBTOON連載作品。(吳尚軒攝)

劉倩帆2018年曾以《潛水》獲法國安古蘭數位漫畫競賽銀獎,作品橫跨漫畫、插畫,也經營獨立漫畫雜誌,她表示自己很喜歡畫Gif圖,或在漫畫裡置入動畫、運用燈光變化等手法,數位的形式很棒,而數位不只是動畫,還有音樂以及跟讀者的互動性,可以創作到一半,馬上接收讀者回饋。

劉倩帆認為,漫畫是空間的藝術,要融入空間去想怎麼創造故事,她看過一個條漫作品是關於電梯的恐怖故事,透過手機一直往下拉,營造電梯不斷下降的氣氛,像這樣的東西會是創作重點,紙本漫畫有範圍限制、閱讀方向、編排方式,跟數位的模式完全不一樣,不能直接用紙本轉換成數位,讀者若是用手機在看,就可以思考用手機的排版來編輯內容。 (相關報導: 幫台漫找出路,金漫獎商務交流、媒合會開跑 文化部:是台灣跟世界交流的平台 更多文章

對於讀者即時的回饋,李仁植則指出,好的方向是,作者可以思考怎麼優化作品,創作者都會有固執的一面,編輯講的可能不太會聽,但如果是讀者意見,就比較會接受,但另一面來說,很多讀者會有傷人的發言,創作者幾乎每個人都是傷痕累累。

網路酸民多 李仁植:每天花3、4小時關心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