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15日)RCEP(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正式簽署,外界對台灣經貿前景憂心,也對政府有所批評,總統蔡英文昨日在臉書上特別對此作回應,強調政府「早就已經超前部署,作好了調適」:是真的還是吹牛?
蔡英文說,關於RCEP議題,負責任的執政者,必須告訴人民國際經貿局勢的發展,為台灣做出正確的布局。「我們不能像過去一樣,把所有的雞蛋都放在同個籃子裡,所以我們一直多方嘗試,為台灣開拓更多機會」。她也批評國民黨說,當在野黨自詡兩岸關係最好的時候,台灣並沒有因此等到北京的善意,在RCEP的參與上得到進展,台灣經濟卻因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走入困境。
這些話不少似是而非,必須詳細再看。以批評馬政府時代與對岸好,還是未能「在RCEP的參與上得到進展」而言,就是外行充內行的講法。事實上,台灣要參與RCEP,與要加入TPP情況相同,無論關係多好,因為原始成員國已成型進行談判中,台灣要加入就要等該組織成立後的第二輪機會。眾所皆知的是:RCEP去年11月才完成談判、前日簽署、生效上路應是1年之後的事,所以,即使國民黨現在還執政、與對岸關係也好得不得了,還是不可能現在就「在RCEP的參與上得到進展」。
倒是馬政府後期真正在擘劃與進行的是兩岸貨貿協議,鑑於中國市場占台灣出口的4成,ECFA的早收清單涵蓋範圍與項目少,如果貨貿談成,這會是涵蓋超過八千多項產品的大型FTA,不僅有助出口,更可能吸引外資來台投資。遺憾的是貨貿談判進行十幾回合,談到接近完成時,也要換黨執政了,而民進黨顯然無意支持貨貿,對岸就「片面宣布」談判結束,導致貨貿胎死腹中。
對蔡英文痛責前朝偏中國市場,而讓「台灣經濟卻因為過度依賴單一市場而走入困境」,其意是指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達4成一事,幾乎所有人都同意這個說法,但也幾乎所有人都不知道,此事「居首功」者是阿扁而非馬英九。
阿扁上台執政時,台灣對大陸的出口依賴度大概在24-26%左右,扁朝8年中飆高到40%,因此對中國的高出口依賴度,顯然難歸因於綠營最愛駡的「馬政府傾中賣台」吧?反而是馬政府時期,依賴度微幅降到39%左右。
如果蔡英文有看經濟數據,應該會更羞於開口談此事:她執政後讓台灣對中國的出口依賴度,從39%升高到41%左右,最近更是慘烈,因為各種短期經濟因素影響,這個數字升高到超過46%的歷史新高。林飛帆痛罵的「台灣經濟向單一市場過度依賴」、「過度將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的錯誤」,如果他們對歷史數據稍有了解,應該知道該閉嘴不談,因為這些話倒比較像是駡扁朝甚至現在的英朝,他們對依賴度增加的「貢獻」,遠超過馬朝。 (相關報導: RCEP沒台灣太陽花害的?林飛帆狠酸:馬英九心中永遠的創傷 | 更多文章 )
更諷刺的是:蔡、林一定都不知道(因為不看數據,或看了不知因果關係),蔡英文最後說的「今年即使面對疫情挑戰,台灣總體經濟依然穩健成長」,貢獻最大者恰恰是中國;全球主要經濟體因疫情全部陷入衰退,中國率先復甦恢復正成長,其對外出口成長率達二位數;台灣就是受惠於中國經濟,出口也出現兩位數成長,看台灣出口那些地區成長最高,還有正負成長幅度與對岸經濟高低的關聯多高,大概就知道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