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季,中國河南的猛烈洪水迫使超過100萬人撤離;德國萊茵河流域暴雨造成58死、數十人失蹤;森林大火肆虐希臘與俄羅斯,熱浪在加拿大造成近700人死亡,在美國造成600人死亡,從西班牙到西伯利亞,到處都出現破紀錄的高溫。
極端天氣事件正變得越來越普遍,不論是富裕國家或發展中國家,都還沒為應對氣候變遷加劇的惡果做好準備,也顯然沒為下一世代的孩子著想。一項新研究對比不同世代人們遭受極端天氣事件的次數,結果令人震驚。若目前各國的氣候目標不變,你的孩子、孫子將活在比現今更危險、更糟糕的世界。

未滿40歲者注定與極端天氣共存
權威期刊《科學》(Science)26日發表的研究,試圖估計年輕人未來一生將面臨多少極端天氣事件,發現在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1.5°C至3.5°C的情境下,出生於1960年至2020年的每一代人,一生都會暴露在6類極端天氣事件──野火、作物歉收、乾旱、洪水、熱浪和熱帶氣旋──威脅之中。
與1960年出生的兒童相比,2020年出生的兒童將面臨的極端氣候相關事件增加了二到七倍。例如,1960年出生的人一生將經歷4次熱浪;但2020年出生的人在暖化趨勢不變的情況下,會總共經歷30次熱浪。假如我們能夠從現在開始努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使氣溫平均上升不超過2°C,孩子們經受的熱浪將減到22次;而若能限制在1.5°C以內,就會剩下18次。
若氣溫平均升上3°C,2020年代出生的孩子,將比祖父母輩的人們經歷次數多達2倍的野火和熱帶氣旋、3倍的洪水、農作物歉收和乾旱,以及7倍的熱浪。發展中國家受到的影響會更嚴重,與歐洲和中亞同年齡的5300萬兒童相比,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1.72億兒童一生中,恐將經歷50倍的熱浪和6倍以上的極端天氣事件。
研究的主要作者、布魯塞爾自由大學(Free University of Brussels)氣候學家蒂萊利(Wim Thiery)指出,極端天氣事件的受害者是所有人,現在未滿40歲的每個人都將注定一生面對前所未有的災難,「因為他們都會遭受熱浪、乾旱和洪水的侵襲,即使在最保守的情況下也是如此。」
他並表示,「這些事情有同時發生的趨勢,試想熱浪、乾旱或洪水和熱帶氣旋一起降臨。」而對比現代人百分之百會碰上極端天氣,在未出現工業化的世界,人們經歷極端天端事件的機率只有萬分之一。

父母排放的溫室氣體,與孩子未來的災難有關
蒂萊利一直想要將氣候領域上的代際不公平「量化」出來,這次在36位同事的協助下,成功利用多種氣候和人口模型,將幾個世代人們面臨的氣候風險,與當代兒童一生將目睹的極端事件數量進行了比較。
他表示,大氣中一半以上的溫室氣體是在1990年之後產生的,這代表父母一生中排放的溫室氣體,將與他們孩子未來一生經歷的大部分災難有關,「年輕人正受到氣候危機的衝擊,但他們無法為氣候政策做出決定,而那些能夠做出改變的決策者,並不會面臨氣候惡化的後果。」 (相關報導: 鄭州慘遭洪水傾覆,專家如何看?中國城市不能抵禦極端天氣,關鍵在於地下 | 更多文章 )
他補充說,如果大人努力減少使用化石燃料和從事溫室氣體排放活動,仍然可以顯著改善兒童的未來。只要人們設法將升溫幅度控制在比工業化前高1.5°C的範圍內,新生兒接觸極端高溫的風險就能降低幾乎一半,農作物歉收發生次數減少11%,乾旱少了27%,洪水減少近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