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碎」竟是一種病!醫師:男女患病率差十倍,患者可能產生胸痛、心肌梗塞症狀 

(圖/Unsplash)

婷婷於動態貼文上寫著:「今天分手了,心碎……」,再加上一個愛心裂成兩半的表情貼。朋友留言不外乎是「拍拍」、「抱抱」,或是:「換個想法吧,你值得更好的。」

而你知道嗎?心碎不僅存在羅曼蒂克的電影、小說、歌詞情節裡,真實世界裡,人真的會心碎。

醫學上稱為「心碎症候群」,代表突發的壓力事件引發心臟問題。部分心臟型態突然脹大但變弱,無法好好地推動血液,而其餘的心臟又更大力地擠壓。這時左心室變成一種過去日本用來捉章魚的陶罐模樣,因此醫學上有個也稱呼這個病是Takotsubo cardiomyopathy(章魚罐心肌病變)。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我們的心臟像個幫浦,規則地推動血液到全身各處。若突然間這個幫浦出狀況,變成章魚罐的模樣,擠壓血液就變得很沒效率!人就出現症狀!患者的症狀與心臟病發作一樣,感受到強烈的胸痛,變得喘不過氣。

為什麼我們稱呼這是「心碎症候群」呢?因為這些患者常是在情緒上受到重挫而突然表現胸痛的,常見的原因有:

● 所愛的人離開人世

● 受到家暴

● 離婚

● 車禍身受重傷

● 投資失利,損失大筆金錢

● 突然失業

● 需要經歷手術

● 突然被診斷癌症等重症絕症

其實,突然贏了一大筆錢、中樂透,或是結婚時太開心,雖然聽起來是好事,但也曾有人因而患心碎症候群。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心碎症候群的患者會表現什麼樣子呢?並不是一個人蓬頭垢面、六神無主、或淚流滿面就是心碎症候群。心碎症候群的患者會表現出像心肌梗塞、心臟病發的症狀,像是突然間感受到強烈胸痛、突然喘不過氣。

由於心碎症候群發作的時候與心肌梗塞的心臟病發是難以區辨的,患者會被送往醫院,並常需要趕緊做心導管確定冠狀動脈的血流。然而在心導管檢查時,醫師會發現「沒有血管阻塞」的問題。

複習一下,心肌梗塞代表的是供應心臟的冠狀動脈有粥狀硬化,並被血塊卡住。但在「心碎症候群」裡,患者的血管並不是被血塊卡住,只是他們表現出類似的胸痛症狀,因此還是要照著搶救心臟的流程,找找看是否有醫學上可以處理的問題,只是心導管結果顯示患者的冠狀動脈無阻塞而已。

(圖/照護線上)
(圖/照護線上)

針對心碎症候群,目前醫學上沒有什麼特殊的療法。幸好心碎症候群可以是暫時性的,數星期或數個月後患者會慢慢回復。然而心碎症候群可以誘發肺水腫、低血壓、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因此嚴重時也是可能致命的。剛開始出現這個病名時,多數學者認為「這是可逆的疾病」!但現在則認為,心碎症候群在短期內與急性冠心症同等致命,就像心肌梗塞發作那樣嚴重。而長期來說,持續性的心臟衰竭同樣會大幅降低患者的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女性罹患心碎症候群的機會是男性的十倍。心碎症候群比較容易發生在年紀較大的人身上,也就是說,最常出現在停經後的女性。另外心碎症候群也較容易發生於有焦慮、憂鬱、頭部外傷、或癲癇病史的人身上。 (相關報導: 【國際廣角鏡】這個紅綠燈號誌會唱歌!一位荷蘭男孩再也聽不到的Spotify歌單,與他心碎父親的故事 更多文章

說到這裡大家一定很好奇,那為什麼會出現心碎症候群呢?為什麼我們在精神上體驗到的重挫會影響身體機能呢?比較受到眾多研究者認可的說法是,心碎症候群是來自於腦內邊緣系統的異常,因此讓交感神經過度活化,釋放太多兒茶酚胺(Catecholamine,包含大家熟知的腎上腺素、正腎上腺素、與多巴胺),突然讓人心跳與呼吸速率過快,升高血壓,導致心臟負荷瞬間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