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科技產品逐漸改變我們的生活習慣,寫字的機會少了,使用「文具」的機會也越來越少了,然而2015年11月在繁華信義區的巷弄裡,卻開了一家專賣文具的「大人小學」,而且賣的還是阿祖阿嬤年代使用的骨董文具。
大人小學是由一對設計夫妻檔桑德和語宸所創辦,因為工作需求,他們對於各式樣的筆情有獨鍾,不僅收集上癮還熱切地挖掘文具的歷史背景,台灣早期文具發展與日本有深厚淵源,他們也多次到日本網羅,更完整了解文具們的演變史。
走進大人小學,時光彷彿倒退了70年。
「過去物資不像現在充裕,一件東西往往要使用很久,因此在製作時也會使用比較好的原料,和細緻複雜的技術。」桑德說,為了想傳遞上個世代惜物愛物的工匠精神,他們決定展示這幾年的藏品,並以便宜的價格分享,希望讓大家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真正使用這些古文具。
走進大人小學,只見牆上掛滿了古地圖,一台黑色燙金花紋的裁縫車旁還有黑膠唱盤和百合花型的大喇叭,霎那間,時光彷彿倒退了七十年,一旁的展示架上則擺滿了現代文具們的前身,有些還可從外型追溯到現今的轉化,有些則被現代科技產品取代,然而聽著桑德夫妻講述一件件舊時文具、玩具的前世今身,不禁緬懷起那個 職人精神當道的工藝年代。
在大人小學中,有一大面展示架上擺滿了鋼板,旁邊則是各種樣式的鐵筆,原來這是已在現代生活中絕跡的「謄寫器」專用筆。 (相關報導: 文青的購物天堂!想買設計小物就到東京這5處,讓你感受最道地的日本手作堅持 | 更多文章 )
「我們的謄寫器系列應該是全台灣收藏最完整的」桑德說,謄寫器出現在1950至1970年代之間,在影印機大量進駐辦公室前,謄寫器是公家機關、學校、私人公司相當方便的複印工具。先將蠟紙固定在鋼板上,再選用鐵筆刻畫文字或圖案,鐵筆會將紙上的蠟刮除,接著再將蠟紙放在謄寫器網板下方,底下夾張紙,用滾筒來回均勻滾墨,墨汁就會從蠟紙上的孔洞滲到白紙上,過去要快速印製傳單或戰爭時的宣導單,學校老師出考卷,或是畫家自製賀年卡都得靠這台謄寫器,而他們也正籌畫著課程,讓大家可以體驗謄寫器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