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公主號」事件對郵輪市場影響有多大?他曝驚人數據:光日本今年就損失數十億日圓

被稱為「小武漢」的鑽石公主號,由於疫情嚴重,近一個月來是媒體關注的焦點。(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自2月初「鑽石公主號」豪華郵輪抵達日本,至今不過三週,但卻經歷了一次郵輪界的大地震,由於武漢肺炎(COVID-19)的疫情延燒,意外暴露出豪華郵輪在防疫上的弱點,也打擊了郵輪界近年來在亞洲的發展。

鑽石公主號事件最早是發生在2月1日,一位曾在1月20日至1月25日之間,自橫濱搭乘鑽石公主號至香港的八旬老翁,被確診武漢肺炎,此時鑽石公主號已經前往越南峴港及台灣基隆,並抵達沖繩那霸。

2月3日前往最終目的地橫濱,但由於日本因國內疫情開始增加,且日方已自武漢撤離四架次的包機共763人,關東地區的隔離處所與檢疫能量不足,導致日本政府對於是否讓鑽石公主號入港,相當為難。不過由於當時船上大約有1400名日本人,加上船上已傳出部分人士出現症狀,最後日本還是同意讓船隻靠岸,並派出檢疫官登船,進行與香港老翁密切接觸者與出現症狀人員的採檢作業。

經過檢驗之後發現10名確診,因此日本政府決定將鑽石公主號船上的所有人員,必須留在船上隔離至2月19日。沒想到鑽石公主號的確診病例如滾雪球般,直到2月24日為止,已經有高達691人確診,佔全船船員與旅客3711人當中的18%,人數相當可觀。

因鑽石公主號的確診數過多,導致世界各國對於郵輪的態度丕變,尤其是亞洲國家。一艘豪華郵輪船員加乘客動輒兩三千人以上,萬一全船陷入如武漢肺炎這類高風險傳染病之中,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醫療體系來說,都是相當嚴重的負擔,因此鑽石公主號事件一發生,就讓位處武漢肺炎震央核心的東亞各國,避之唯恐不及了。

而噸位比鑽石公主號(排水量11萬5千噸)更大的世界夢號(排水量15萬噸),也因先前的航次上有三名中國旅客確診罹患武漢肺炎,2月4日前往台灣途中遭台灣政府拒絕入港,只得提早返回香港。這樣的結果不但讓日本政府宣布不再接受郵輪入港,台灣政府也跟著在2月6日宣布拒絕郵輪靠港

當時影響最大的就是母港為基隆的麗星郵輪「寶瓶星號」了,這艘排水量5萬1千噸的郵輪,是在2月4日從基隆港出發,但卻因鑽石公主號的事件,導致寶瓶星號差點無法返回台灣,最後在台灣政府的允許下,抵達基隆港,並經檢疫後確認高風險人員均為陰性,讓船上2400多人(包含船員與乘客)得以下船,圓滿落幕。

(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以基隆為母港的寶瓶星號郵輪,是不少台灣旅客的美好回憶。(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此外尚有歌詩達賽琳娜號(排水量11萬4千噸)、歌詩達威尼斯號(排水量13萬5千噸)、日本遊輪客船太平洋維納斯號(排水量2萬6千噸)等,都因無處可去,在海上漂流數天後,最後獲准停靠日本的長崎港及鹿兒島(威尼斯號),至於遭多國拒絕靠岸的威士特丹號(排水量8萬1千噸),最後停靠柬埔寨,卻因一名美國女性在馬來西亞確診武漢肺炎,造成一陣恐慌。

根據最新船舶航行資料顯示,東亞地區幾乎已無豪華郵輪行駛,可見武漢肺炎的影響之深。亞洲這個國際豪華觀光客輪成長最高的地區,其實市場發展並不算長,過去發展的主要市場,仍是以歐美旅客為導向,也因此像是加勒比海與地中海等歐美旅客的度假勝地,一直都是郵輪大宗。 (相關報導: 鑽石公主號乘客終於下船!首批500人陸續返家,但「他們」還要留在船上14天 更多文章

根據統計,即便近年來亞洲郵輪市場逐漸發展,但光是地中海仍佔有17%的郵輪市場,整個歐洲包括地中海則是28%,而加勒比海更高達32%,如果再加上阿拉斯加的5%,歐美的郵輪數量佔了65%,可以說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郵輪,都在這些區域。

(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
目前郵輪市場主要仍在歐美地區,光是地中海就佔了17%,圖為停靠那不勒斯港的維京之星號郵輪。(圖/陳威臣攝|想想論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