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不見的地方尋找龐大商機《繁榮的悖論》選摘(3)

Celtel創辦者莫·伊布拉欣(Mo Ibrahim)(取自維基百科)

越絕望的地方,可能越藏有商機。非洲第一間電信業如何找到零消費市場,創造上億市值與獲利?

遭到認真嚴謹的人取笑,不免令人感到難堪。二十年前,我告訴那些人我想在非洲打造電信網路時,他們都覺得我是痴人說夢。他們告訴我那個計畫不可能成功的種種原因。不知怎的,我還是心心念念著那個計畫,我知道肯定困難重重,但為什麼他們都沒看見機會呢?─ Celtel 電信創辦人 莫‧伊布拉欣

1990 年代末時,莫‧伊布拉欣(Mo Ibrahim)第一次萌生在非洲建立一家行動電話公司的念頭,當時大家都說他瘋了。

如今他回憶道:「每個人都說非洲根本是個毫無希望的地方。那裡不僅危險,還有很多獨裁者,到處都是瘋子⋯⋯他們都很腐敗。」每次他提起那個想法時,大家總是笑他痴人說夢。易卜拉欣曾是英國電信的技術總監,後來經營自己的顧問公司,事業有成。他打算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從頭開發一個行動電信網路。那裡的人大多從來沒用過電話,更別說是擁有電話了。非洲大陸共有五十四個國家,涵蓋的範圍極廣,從摩洛哥的市集到南非約翰尼斯堡的大型商業中心都包含在內。

全球財富現況,顏色越亮越富、越暗越窮。如北美、西歐、日、澳為最富有區域,非洲、南亞等地則最貧窮。(瑞士信貸官網)
全球財富現況,顏色越亮越富、越暗越窮。如北美、西歐、日、澳為最富有區域,非洲、南亞等地則最貧窮。(資料照,瑞士信貸官網)

非洲總人口逾 10 億,分布在 1,170 萬平方英里的土地上,面積是美國國土的三倍多。非洲絕大多數的地區本來就沒有電話固網的基礎設施,至於讓行動電話公司運作所需要的行動基地台就更不用說了。當時,他們覺得手機是富人的昂貴玩具,是窮人買不起的奢侈品,更重要的是,窮人也不需要那玩意兒。許多人評估非洲的機會時,都提到非洲的貧困程度、缺乏基礎設施、政府的脆弱性,甚至缺乏用水、醫療和教育。伊布拉欣的客戶和在主要電信公司任職的前同事也是如此評估。他們注意到貧困無處不在,滲透到非洲社會的各方面,那裡並非發展新事業的沃土。

鎖定「零消費」市場

幸好,伊布拉欣有不同的看法。他不只看到貧窮,也看到了機會。如今伊布拉欣回憶道:「如果你住的地方離母親的村子很遠,你想跟她說說話,可能需要先奔走七天的路程。如果你可以拿起一個裝置,立即跟她通話,那有什麼價值?可以幫你省多少錢?多少時間?」你可以注意到,伊布拉欣並沒有說:「數百萬非洲人連一日三餐都是奢求,怎麼買得起手機?」他也沒有說:「你如何證明在一個不存在的市場中投資基礎設施是合理的?」他把焦點放在努力完成一件幾乎沒有良好解方的重要事情上。對伊布拉欣來說,挑戰代表巨大的潛力:把複雜又昂貴的產品和服務變得簡單又平價,讓社會裡的全新客群也能享用。

這種挑戰往往是以「零消費」的方式呈現:潛在消費者亟欲在生活的某方面獲得進展,卻找不到他們負擔得起、可取得的解決方案。所以他們乾脆不用了,或是開發變通方案,但持續忍受著痛苦,因為用來評估商機的傳統指標也往往不會發現他們的需求。但是,伊布拉欣從那個零消費的族群中,看到創造市場的機會。於是,他只用很少的資金和 5 名員工創立了 Celtel,目標是打造一家泛非洲的行動電信公司。 (相關報導: 該如何思考,而不是該思考什麼-《創新的用途理論》書摘(3) 更多文章

Celtel(取自維基百科)
Celtel公司商標(取自維基百科)

伊布拉欣面臨的障礙相當龐大,打造必要的行動網路基礎設施是極其艱鉅的任務,而且又不靠地方政府或大型銀行的支援。即使他已經證明了商業模式可行,募資依然非常困難,可預測的金流達到數百萬美元,銀行仍拒絕放款給他。伊布拉欣不得不完全以股權融資的方式為 Celtel 募資,他解釋:「對我們這種規模的公司來說,這還是電信業的頭一遭。」然而,即使募資困難,又面臨許多其他的挑戰,那些障礙都沒有令他卻步。在沒有電力的地方,他自己供電;在沒有後勤物流的地方,他開發自己的後勤物流;在沒有教育或醫療的地方,他為自己的員工提供培訓和醫療;在沒有道路的地方,他自己開拓臨時的道路,或用直升機搬運設備。易卜拉欣的動力來自於他的願景:以後數百萬非洲人可以隨時保持聯繫所創造出來的巨大價值。最終,他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