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認真工作時,或是講電話時,如果附近有人發出「啊啦,哈哈哈…」笑得很大聲、很誇張的話,就會讓人覺得他非常吵,特別是笑聲很尖銳或很低級,或是盡是說別人壞話的內容,這時就會很想把耳朵塞起來。
如果對方是同事或晚輩,還可以跟他說:「請你小聲一點。」但如果對方是主管,就沒辦法這麼說了。
有些主管講話很小聲,會讓人想說:「啥?可以再說一次嗎?」或有些主管總是擺著一張臭臉,讓人覺得「最好不要靠近他」,這些主管都很糟糕,不過在不適宜的場合中大聲說話的主管也讓人敬而遠之。那和「開朗有朝氣的人」不同,他只不過是「太突兀」或是「造成別人的困擾」,而讓人嫌惡。
為什麼會陷入這樣的窘態呢?
說話大聲的理由有可能是一直以來的習慣,或是為了表現自己,或是因為年紀大而重聽…因人而異,不過我認為最單純的原因就是「沒考慮到周遭人的感受」。
是的,他們雖然不是故意的,但就是「遲鈍」。
可是,成也遲鈍,敗也遲鈍,遲鈍有時會解救我們,不過太嚴重的話就會變成「罪過」。
然後,最可怕的是這種「看不見周遭」的習慣,如果不加以注意改正的話,會漸漸變嚴重。
也就是說,可想成是感覺上的「中年化現象」。
這絕對和年齡無關,有些人雖然已經七、八十歲,但沒有中年化現象,有些人只有二、三十歲,卻已經中年化了,當然也有些男性會這樣。
請想像一下那些笑得很大聲、很誇張的人。
她(或他)們應該都有以下幾個現象吧:
1. 穿著打扮很突兀。
2. 同樣的話會講好幾次。
3. 常會不自覺講些不需要講的話。
4. 很鑽牛角尖,有時會暴衝。
5. 只是一直說自己的事,不聽別人講話。
6. 不看TPO(時機、地點、場合)講話。
7. 有時講話會離題。
8. 常常時機不對。
這些現象皆起因於「視野太小」,也是因為「沒辦法站在對方或周遭人的立場」,反覆做這樣的事,很有可能失去靈活思考的能力。身為一個主管,這是很大的損失,絕對沒辦法做好工作。
為了不陷入這樣的狀況,有個好辦法,就是在遇到「這個人怎麼腦袋這麼硬」或是「他好讓人困擾喔」時,把那個人當作負面教材,想想「等一下,我自己是不是也這樣?」「我一定不要變成這樣」,要養成這種客觀檢視自己的習慣。
相反的,在遇到一個對方雖然年紀很大卻讓人覺得「他好有魅力」的人時,可以把那個人當作師傅,學習他的講話方式和行動,實際訓練自己。
至於「聲音」和「說話方式」這部分,可以想想「自己的聲音和說話方式,在別人聽來怎麼樣呢?」在自己裡面,製造出「另一個自己」,客觀凝視自己,這樣也很有效果。
然後會發現,即使只把注意力放在「聲音」和「說話方式」,很不可思議的,在其他部分上,也會留意起自己和周遭。特別是聲音的「音頻」比說話的內容更容易影響到給對方的好感度和信任感,這麼說一點都不誇張。
請有時注意一下自己聲音的「音頻」是否符合當時的場合。指標是對方和周遭的聲音大小及方式,人在希望對方「再講大聲一點」時,自己的聲音會變大聲;在「希望安靜一點」時,聲音會變小、聲變沉穩。
對方的聲音永遠保持在同樣的音量和速度,完全不會覺得不舒服的話,就及格了!對方聽自己的聲音應該也是聽得很舒服才是。
此外,了解聲音的音質特徵也很重要。
聲音高聽起來比較開朗,聲音低聽起來比較沉穩。
只是聲音太高就很刺耳,聲音太低也會讓人覺得毛骨悚然,請注意要掌握自己的音質再說話。
我在二十幾歲當上主管時,為了要讓部屬覺得安心,刻意用較低的聲音慢慢說話。
如此一來,即使是很著急或很困擾時,在慢慢說話當中,心情自然就變得穩定,變成「沒問題的、沒問題的!」。
聲音和說話方式不僅會影響到對方和周遭,對自己的影響更大。
聲音是我們很重要的財產,盡最大可能發揮,讓周遭感受到「很舒服」的氛圍吧! (相關報導: 讓辦公桌空無一物!成為人氣主管從桌面「斷捨離」開始,有清醒腦袋才有正確決定 | 更多文章 )
成為人氣女主管point:是不是笑得很大聲或很誇張?
這種「看不見周遭」的習慣,如果不加以注意改正的話,會漸漸變嚴重。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大田出版《成為人氣女主管的50個po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