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昭南專欄:印太戰略台灣篇─美台聯合反中共

總統蔡英文、AIT美國在台協會處長酈英傑出席「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揭牌典禮」。(顏麟宇攝)

「反共」和「反中」有何不同?大約很多人應該都分得清楚,但卻有更多人仍然顯得糊塗!更具體問:「反中共」和「反中國」究竟有何不同?同一語態,還可以進一步推展為:「裂解中共」和「裂解中國」又有何不同?

「反」字是一種消極態度,或可以解釋為我不接受你,或是我反對你、甚至反抗你,以是,我僅止於選擇「不理你」而已。舉凡你的事,無論好壞也都跟我無關,但我並不會對你有所積極作為。然而,如果在態勢上進一步升高為「裂解」的字眼,就完全兩個情境了,不僅具有較高或很高的謀略性和攻擊性,甚至是強烈的敵對狀態,乃至再攀升到你死我活的殊死鬥爭!

「六四事件」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先說說「反共」和「反中」有何不同吧。

「反共」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反對、不接受或拒絕共產黨政權;從台灣的立場說,就是反對中共政權的統治。而「反中」則是反對「中國」對台灣的諸多霸凌,比如「一中原則」「一國兩制」,然後再升高為「中國要併吞台灣」(台灣是中國的領土)。

話說,「六四」是中共政權的最陰暗的一個深痛,而且是無法明說的一種狼狽。習近平在年初時再次強調了「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之承諾,卻就在六四事件的人民慘痛經驗中被證明完全是一句天大謊言;解放軍被下令對手無寸鐵的抗議中國人民群眾直接開槍集體射殺的歷史真相,更證明中共為維護其一黨政權利益而不惜殘虐「不乖乖順服聽黨指揮」的中國人民之無道與狼毒凶狠。

因為恐懼,這政權才必須動用軍隊射殺人民;因為恐懼,所以必須要對此事件永遠封存以圖徹底抹除記憶;錯就錯在當年中共政權沒有斬草除根,讓一些漏網之魚流亡海外世界,而且矢志堅定要保存這份酷虐影像的記憶,因此就型塑了牆內牆外的對立形勢:在牆內中共可以傾力封殺剷除,在牆外卻每年都要把微弱的燭苗盡量地放大讓全世界看得見。這也對應了米蘭.昆德拉的那句名言:「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

當年,美國厲行「聯中制蘇」戰略,跟中共採取懷柔政策,對「六四」屠殺事件只是點到為止即輕巧放過。90年代進入美中熱戀期後,對「六四」的屠殺更是視若無睹!而,現在美國開始要痛打中共政權了,六四事件突然成了美國可以用來打壓中共的最有利武器,當年因六四而流亡海外(美國)的民運人士,也被捧上天似的逐漸浮上美國輿論版面上。

據報導,美國參議院外交委員會在6月5日召開題為「恐怖統治:天安門廣場30年後」的聽證會。會中指出,在中國血腥鎮壓天安門示威30年後,北京正在輸出威權主義、扶持世界各地政府監控民眾。

美國之音還特地報導說,擔任委員會主席的共和黨籍參議員里施(James Risch)在聽證會一開始便要求全場短暫默哀,向在30年前血腥鎮壓中犧牲生命、追求中國民主自由的人致敬。他嚴厲指責六四後北京當局侵犯人權的作為「無所不在、惡毒、而且愈來愈肆無忌憚」,「中國現在每天都是天安門事件」。 (相關報導: 台灣美國事務委員會揭牌》蔡英文:實際行動創造新里程碑 酈英傑:美台關係絕非無足輕重 更多文章

曾經六四民運人士就是美中關係的破壞者

如果基於「國家利益」的考量,美國的選擇性做法似乎言之成理,對於當年處於水乳交融的美中熱戀期裡,民運人士無疑的是「破壞者」,是擋路的大石頭;就像2000年的陳水扁的諸多抗中表現會被斥為「麻煩製造者」的認知一般,分布在全球的民運人士都只能靠自己自力救濟。在嚴重被排擠又資源匱乏的情境下,他們在海外的「反中共」抗暴行動日漸微弱,眼前的希望之火也黯淡到接近無光的地步。同時的,美國的態度自然也是台灣當政者的集體態度,台灣這批號稱「民運人士」的流亡者簡直被排擠到很難生存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