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政府部門不止在自己的網站上努力變得更「親民」,更開始大舉經營社群網站,上自總統,中央各級部會,到地方戶政、地政事務所,各種「小編」充斥在各種社群網站(如:臉書)網站。較著名的如防疫期間天天發文的衛生福利部「總柴」(以柴犬去製作的各種簡圖簡表),用詼諧的口吻、貼圖,宣傳防疫資訊。其他如國防部、海巡署,甚至司法院也開始在臉書經營粉絲專頁,經常用「XX懶人包」、「一張表看完XX」、「XX澄清聲明」的標題賺點閱率。
政府部門為了宣導政策、傳遞官方資訊、徵才徵兵等目的,砸錢雇人經營社群媒體,原本也是無可厚非,很多國外政府部門也都這樣做。但如果搞得各軍種之間比拼按讚衝業績,拿來作績效評比,好像已經遠離原本良善的立意?如果「業績主義」硬要推行,人數最多的陸軍一定贏過空軍?總人數將近7萬的警察大軍,是不是也來邀集警察的家人眷屬跟陸軍一搏「網路聲量」高下?這種「網路文化」是不是到後來又變成花錢作表面功夫?
再者,這些頂著政府部門(官方網頁)當標題的粉絲專頁,一言一行,相當程度來說,等同是該政府部門(對特定事件)的意見與立場。網路無遠弗屆,網路世代的社群網路使用者順手點兩下滑鼠,這些資訊就被到處轉貼、轉傳。
這些訊息雖然通常做得簡單明瞭,但相對來說,也明顯的被「速食化」。在網路世代的現今,這種過度精簡片段信息各處傳送的效果,可能遠甚於幕僚們認真寫稿,院長、部長、發言人在記者們前面絮絮叨叨講了半天的記者會。
「古代」政府部門的公告,都經過機關內部層層覽閱後才張貼出去,下面落款都會蓋上首長的關防大印,流程雖然慢,但畢竟形式上象徵意義代表該機關、該首長對外發布的正式文宣。到了網路時代,政府機關網站上的各種公告資訊仍是經由機關內部專人審閱後才上網對外發布。但到社群網路「速食資訊」時代後,不禁令人懷疑,這些政府機關部門的高層或首長,是否真的知道「小編們」在社群網站上把自己的機關表現成什麼(鬼)樣子?尤其每個機關在憲法或法律架構上扮演的角色不同,表現的方式也應該隨之不同,有時候可以詼諧,有時候卻應該要有節制,別把自己機關尊嚴的臉給丟了。
遠的例子不說,就拿5月29日司法院大法官釋字791號解釋剛出爐,宣告刑法通姦罪「對憲法第22條所保障性自主權之限制,與憲法第23條比例原則不符,應自本解釋公布之日起失其效力」解釋文,當天下午司法院臉書粉絲專頁就貼出一張貼圖,圖上寫著:「韓國廢除通姦罪後,離婚率反而下降。維繫婚姻的訣竅不在於刑法規範,而是配偶間的尊重友善包容。」 (相關報導: 李念祖觀點:人民參與審判,不是義務 | 更多文章 )
貼圖的說明文字寫:
「刑罰雖然有一定程度嚇阻通姦的作用,可以維護婚姻忠誠,但性事上的忠誠義務並非婚姻的全貌,維持婚姻更多靠的是配偶之間努力相互溝通、理解,而違反忠誠義務雖然可能危害、破壞親密關係,但不絕對影響婚姻存續。
因此,用刑罰處罰通姦,對避免婚姻崩解,也就是對 #維護婚姻制度或個別婚姻關係來說,其實效果是比較低的。無論通姦罪有沒有違憲,婚姻破滅的導火線更可能是因為個性不合、缺乏溝通或生活習慣的不同,如果不想努力經營,只想仰賴刑罰來填補感情的裂痕,婚姻最終仍可能毀滅。
通姦除罪化目前是各國趨勢,也是性別意識提升的重要指標,日本於 1947 年便將通姦除罪化,歐洲各國自 1960 年代也逐漸將通姦行為除罪。與我國同處東亞文化圈的韓國,2015 年由憲法法院宣告通姦違憲後,整體離婚並沒有飆升,反而微幅下降。韓國自 2010 年~2014 年離婚率為 2.3℅,自 2015 年通姦違憲後,2015 年~2018 年離婚率為 2.1℅,由此可證,韓國廢除通姦罪後,婚姻家庭似乎也沒有因此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