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眾弱以攻一強」:俄羅斯成為北京「合縱抗美」戰略盟友

2019年6月5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舉行會談(AP)

就在西方國家領導人齊聚法國紀念二戰盟軍諾曼底登陸75周年之際,中國領導人習近平和俄羅斯領導人普京則在莫斯科宣布建立更廣泛的雙邊戰略伙伴關係。有分析認為,面對美國壓力,中俄兩國或正因各自利益驅使進一步靠近。

中國方面的分析人士甚至引古喻今指出,中俄形成「合縱」之勢,用「合眾弱以攻一強」的中國古代戰略描繪當下世界格局發生的變化。

中俄「合眾弱以攻一強」

中國和俄羅斯6月5日在莫斯科聲明加強兩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在香港的評論員盧麟元說,「中國有了能源和糧食就有了底氣」,中國資本和產能能向俄羅斯釋放,推動俄羅斯經濟增長,「合縱之勢已成,世界格局靜悄悄地變了」。

中國官方報導說,習近平和普京簽署《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關於發展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的聯合聲明》,雙方表示要「守望相助,相互給予更加堅定有力的戰略支持,支持對方走自身發展道路和維護本國核心利益,保障兩國各自安全、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俄加強戰略合作,按照西方評論員解讀,是針對美國總統川普咄咄逼人的政策。習近平努力發展同俄羅斯的聯盟關係,對付來自美國的貿易戰。

美國「與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意識形態的鬥爭」

《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分析員沃爾夫(Martin Wolf)將中美貿易戰升級並走向對抗形容為「我們所處時代最大的地緣政治變化」。他認為,蘇聯解體後,中國已經填補了「美國對手」的空位,被川普政府視為意識形態、軍事和經濟的全面對手。

他認為,川普政府對中國咄咄逼人的政策正促使美中關係進入「零和遊戲」的狀態。美國國務院政策負責人斯金納(Kiron Skinner)女士最近甚至說同北京的較量是「與一種完全不同的文明和不同意識形態的鬥爭,美國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是「我們第一次面臨一個非白人的強大競爭對手」。

沃爾夫指出斯金納顯然忘記了美國與日本的戰爭。他認為,把美中爭端比作文明與種族衝突的言外之意即衝突無法化解。在中國,習近平也強調馬克思主義的言論,強化共產黨的權力,因此也有評論員認為,中美對抗本質上是意識形態和權力的衝突。

俄羅斯著名的民族主義思想家,地緣政治評論員杜金(Aleksandr Dugin)最近接受中國媒體採訪時說,中國和俄羅斯,前者在經濟上,後者在戰略上,已經改變了整個國際體系,把全球化轉變成了兩個對立的潮流,即多極化和單極化相對,對西方形成了嚴峻挑戰。

中國要有「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自信

習近平訪問莫斯科,被說成普京總統最重要的外國盟友之一。除簽署譴責美國霸權聲明外,習在三天訪問中還簽署一系列貿易協議和投資意向。《金融時報》在莫斯科記者報導說,中俄兩國經數十年猜疑後,在習近平和普京時代開始建立起友誼,出乎許多觀察家意料,因為當初許多分析認為中俄關係變暖只是暫時現象。 (相關報導: 中美貿易戰》美國推動取消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的「開發中國家」地位 更多文章

沙俄帝國在遠東擴張,從滿清帝國奪取大片土地的歷史是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中國輿論中仍有許多人提及沙俄擴張的歷史,強調要對俄羅斯的野心保持警惕。而如今,莫斯科和北京都受到來自美國的壓力,俄羅斯受到美國制裁,川普開啟同中國的貿易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