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67年,北京舉行盛大活動慶祝國慶。無獨有偶,在南方一隅的香港,一齣有關中國開國領袖毛澤東的粵劇同日開演。不過撰寫劇本的知名風水師李居明對BBC中文網說,創作《毛澤東》只是為振興粵劇,與政治毫無關係。據介紹,粵劇《毛澤東》於10月1日至5日在香港北角新光戲院上映。

今年年初,《毛澤東》即將上演的消息一傳出,旋即引起輿論嘩然。有人認為李居明藉此向北京「獻媚」;亦有人擔心懷念、神化毛澤東的風潮將由中國大陸散播至香港。
李居明在接受BBC中文網訪問時說:「毛澤東很少人寫(過他),在香港更加是沒有人寫過,原因是毛澤東以前一直以來都是內地的版本,以我們一個香港人的成長過程中,去寫毛澤東的愛情故事、他的奮鬥故事。」他也說,為了研究劇本,他曾閱讀毛澤東的大量著作、觀看網路上有關毛澤東的記錄片,以各方面的資料都有作為參考。他強調,他能以香港人的立場,去「全面了解這個人物才下筆」。
李居明還說,劇本將從「人性的角度、哲學的角度」、及「超越第三次元的角度」評論這位歷史人物。「有關於毛澤東這個題材是很有趣味的,因為實在有太多事情發生在他身上。對於編劇人來說,但求觀眾入場看戲,有關於他的褒貶,由觀眾自己衡量。」

只寫1949年前的毛澤東以迴避爭議?
李居明表示,新光戲院上演的毛澤東粵劇全名是《毛澤東之虛雲三夢》,今次推出旳劇目只涵括毛澤東到1949年前的生平事蹟,是整個系列的第一部分。
毛澤東去世已40年,但他的功過仍然眾說紛紜。不過,毛澤東最富爭議性的事件都發生在1949年後。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後,毛澤東帶領及推動多次群眾運動,包括三反五反、大躍進及文化大革命等,因多次政治運動而死亡人數至今不明。
如果第二、第三部分能如計劃推出的話,會否談及上述事件?李居明說:「這個問題言之尚早,我還未想第二、第三套(劇本)如何寫。但要看第一套推出後大家反應及看法如何。沒有第一套的參考,是沒有辦法知道之後如何寫下去。」

毛澤東不但在香港充滿爭議,在國內也曾引起牽連大波。今年5月,女歌手團體「56朵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的一個演唱會上獻唱《大海航行靠舵手》,這是一首歌頌毛澤東的「紅歌」,因此引起大量批評,被指文革復辟。
李居明指,他從來沒有遭到任何干預,包括中方的及其他人。「沒有人說過不准我去做,到目前這刻,我還享受香港人的創作自由。」

毛澤東功過難定 中國政府尷尬處理
李居明的劇本只著墨毛澤東1949年的事蹟看來是聰明之舉,也與中央政府評論毛澤東的路線不謀而合。2016年是毛澤東逝世40週年,然而中國的官方媒體集體噤聲,非常低調。但另一方面,當局最近對長征結束80週年宣傳非常積極,其中,國家主席習近平更帶領其他國家領導人參觀長征勝利展覽,並指要「弘揚偉大長征精神、深入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 (相關報導: 「毛澤東後悔改名」,和陸生激辯馬英九爆料 | 更多文章 )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座教授林和立對BBC中文網說,雖然習近平的政策奉行毛澤東路線,包括思想禁制、「強調黨的核心領導、愛國主義、民族主義」,但就有關毛澤東的宣傳活動,習近平的領導需要掌握標準,避免禁區。林和立說:「毛澤東在國際上的聲名,負面影響較大……習近平不希望國際輿論將他描繪為一個毛澤東的信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