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份工作在哪裡?十年內,職場將會改變

過去數十年來,機器已經取代了許多人的工作。未來十年,你的工作還會存在嗎?(圖/pakutaso)

對於猜想未來新事物的人,科技領域的長期觀察家保羅.薩佛(Paul Saffo)提出一道絕佳規則:「切勿把遠見當成眼前之事。」改變也許無可避免,卻可能要很久之後才會發生。

我們的確認為,知識工作者的大規模變動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真。不過我們猜想,職場的改變會在十年內出現在我們眼前。所有工作都面臨科技的逐步進逼,對於某些決策任務,機器的表現已經超越人類。不過,在許多方面,科技還處於證明自己能力範圍的階段。但是,隨著一年又一年過去,沒有任何系統的能力出現退步,只有不斷進步。

許多官僚組織或許會試圖延後自動化的進展,例如保險公司可能會拒用自動化決策科技,主管機關則繼續維持過去很有效的規定。對於法律責任的憂慮,可能會讓採用自動化更加謹慎;對於搶先同業引進自動化決策科技的單位,律師已經摩拳擦掌,準備提出訴訟。舉例來說,目前放射科已有證據顯示,負責醫療不當賠償的保險公司,已為引進自動化癌症偵測科技設下了障礙。

另一方面,過去勞工經常組織起來進行抗爭,但是失去工作的員工至今尚未採取有組織的行動來減緩事態發展。我們可以想見,勢力強大的同業公會必定會抗拒人類工作遭到取代,理由除了失業問題之外,還有認為自動化將帶來較差或未知的決策品質。或許是出於保護會員的立場,有些公會似乎不太願意接納提升生產力的工具,但是我們尚未見到任何有組織的抗爭。2015 年的美國「西南偏南」音樂節大會上,出現一群自稱「阻止機器人」的團體,發動了一場讓人興奮的短暫抗爭。後來大家才發現,原來那是一家科技公司宣傳新應用程式的花招。

在缺乏阻力之下,對知識工作者造成威脅的自動化決策科技將會繼續發展,帶來革命性影響。因此,即使是高枕無憂的專業人士,也預測未來世代將面臨重大挑戰。

有位自動化財務稽核領域的專家告訴我們:「我並不擔心自己的工作,因為我專門研究如何改良這些系統。但是我不知道要怎麼告訴孩子,他們未來的工作到底在哪裡。」

身為知識工作者,我們觀察到過去數十年來,機器已經取代了許多人的工作,我們也針對此點進行討論。對於電腦會不會取代我們自己的工作,我們仍然保持樂觀態度。我們覺得自己和交易員或勞工不同,因為我們的工作非常複雜,需要相當的專業與經驗。我們認為自己的判斷無法被量化或轉變為規則。我們想像自己的決策中運用了藝術與科學的結合,無法被模式化或程式化。我們相信我們的合作過程充滿太多變數、無法預測,所以不會被電腦化。然而,以上想法都是大錯特錯。

對於你、你的孩子以及別人的孩子而言,知識工作的大幅自動化,已是必然的發展。即使是需要最高深教育、最讓人渴望的工作, 也無法避免大幅度的改變。因此我們必須採取行動,無論是什麼辦法。隨著人類周遭環境出現愈來愈多的機器,你必須調整,必須去做電腦不擅長的事,或是為電腦大幅度取代的工作創造更多價值。如果你了解自己帶著哪些相對優勢進入職場,比較可能找到一份喜愛的工作。 (相關報導: 1分鐘能完成的事,超乎想像的多!日本創業家的1分鐘高效工作術 更多文章

到頭來,人類擅長什麼?

最重要的問題是:你的工作有多少部分是機器無法做得更好的? 對於真正需要你的部分,你應該如何加強自己的能力?如同之前的討論,在大部分知識經濟工作中,難免還有需要特定人類技能的部分。但是,這些部分可能跟你想像的不同—無論是就比例或內容而言。為了找出有價值的剩餘部分,你應該了解人類比機器擅長的地方,以及預期這些地方不全是顯而易見的。同時你必須接受,這些優勢只能暫時維持;隨著機器愈來愈擅長某些任務,今日的安全地帶可能很快從你腳下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