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紀宇專欄: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繼任者是一個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為什麼?

川普與歐巴馬,前後任美國總統,人品、才幹與格調有天壤之別。(美聯社)

美國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歐巴馬是位什麼樣的總統?為什麼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總統的繼任者會是一個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者?

美國政治、社會與文化評論健筆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的新作《美國夢的悲劇》(We Were Eight Years in Power: An American Tragedy),試圖回應以上三個問題,而第三個問題又可以涵攝前兩個問題,三者共同的關鍵字則是「種族主義」(racism)。南北戰爭(American Civil War)一百五十多年前就已落幕,《一九六八年民權法》(Civil Rights Act of 1968)在半個世紀前為民權運動樹立里程碑,當時科茨甚至還沒出生;但是時至今日,種族主義的惡靈仍然在美國大地遊蕩。

南北戰爭已結束一百五十年,種族主義的惡靈仍在美國大地遊蕩

《美國夢的悲劇》付梓之日,惡靈已經一路遊蕩到白宮,川普(Donald Trump)開始當家作主。科茨擱筆的當下,想必百感交集。一百二十多年前黑人菁英「我們已經執政八年」的吶喊,這回是在整個國家的權力中樞響起,同樣痛徹心扉。想要為種族主義除魅,歐巴馬(Barack Obama)執政八年顯然不夠,八十年、一百八十年也未必夠,這就是科茨為本書定的副標題「一場美國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

美國政治、社會與文化評論健筆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的新作《美國夢的悲劇》(We Were Eight Years in Power: An American Tragedy)
美國政治、社會與文化評論健筆塔納哈希.科茨(Ta-Nehisi Coates)的新作《美國夢的悲劇》(We Were Eight Years in Power: An American Tragedy)

悲劇第二幕「川普的美國」目前仍在上演,從男主角與一干配角及其「粉絲團」的表現來看,科茨對於美國種族主義的觀察與剖析不僅深刻犀利,而且洞燭機先。他讓讀者清清楚體認到:想要瞭解美國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種族主義都是一道無法迴避的門檻。對於這個人口超過三億、國力舉世無雙、典範全球依循的國家,種族主義與種族歧視不是故紙堆與紀錄片中的歷史陳跡,而是此時此刻迫切需要解方的社會、政治與經濟議題。

我們不必以種族主義作為觀察一切的透鏡,但絕對不能對它視而不見。科茨讓我們清楚看到,今日的美國仍是「一邊一國」:一邊是不信任甚至歧視仇恨「非我族類」、感到自身特權地位受到威脅的「白人美國」;一邊是願意擁抱不同族裔、宗教與文化,努力體現公平與包容價值的「多元美國」。兩個美國長期抗衡,照理說誰也消滅不了誰,但是「白人美國」終究擁有更雄厚的政經資源與話語權,掌控國家運作的方向;後者則往往要等到衝突甚至悲劇發生,才能得到或者被激發出較強大的助力,而且同樣強大的阻力往往也相伴而生。

人們對此若仍有疑慮,請看今日之美國,竟是誰家之天下──川普已為科茨與《美國夢的悲劇》的觀點做了最強而有力的佐證。 (相關報導: 閻紀宇專欄:美國總統是一枝麥克筆 更多文章

第一位黑人總統執政八年,反而讓白人種族主義者的歧視、偏見與仇恨蠢蠢欲動

科茨在觀察二○一六年總統大選時已經看出、我們如今更加確認:川普是當今美國種族主義、白人至上主義的最佳代言人與實現者,能夠誘發兩者最典型的病癥,將「異常」化為「常態」。川普在《美國夢的悲劇》直到尾聲才密集出現,但科茨已然精確掌握他的本質、他的政治伎倆、美國歷史社會為他搭建的舞台、隨他笛音起舞的善男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