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讓敵人明白,侵略台灣或試圖侵略台灣將付出很大的代價,更將遭受國際社會的強烈譴責。」八二三炮戰64周年紀念當天,總統蔡英文要全民「秉持八二三精神,一起捍衛國家安全以及得來不易的民主自由」。八二三64年之後,台海又經歷了一次嚴重危機,而且危機還未解除。
解放軍東部戰區在8月10日宣布台灣周邊海空域聯合軍事行動「圓滿完成」,但隔天解放軍又宣布在黃海南部海域進行實彈演習,22日解放軍又於東海進行演習、接著宣布26、27日在福建海域實彈射擊。東部戰區的聲明中說:「戰區部隊將密切關注台海局勢變化,繼續開展訓練備戰,組織定期向台海方向進行戰備巡邏,堅決捍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在中國企圖強勢定義台海新常態下,武嚇還會持續多久?更重要的是,8月史上第四次台海危機,是否代表著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迫切想解決台灣問題?

前三次危機改寫亞太地緣戰略,第四次呢?
所謂四次台海危機是指:第一次,1954年秋至1955年初,解放軍炮擊金門,之後攻佔一江山,台灣在美軍協助下撤離大陳島軍民;第二次,1958年的八二三炮戰;第三次,1995、96年因總統李登輝防美造成解放軍飛彈演習,美國也派出航艦戰鬥群到台海;第四次則是今年8月這次解放軍環台軍演。
前三次危機都對美中台三邊關係、亞太地綠戰略造成重大影響。第一次危機促成了1954年美台簽訂《共同防禦條約》;第二次危機是兩岸最後一次大規模軍事衝突,之後確立了兩岸長期冷戰對峙,也讓台灣有發展經濟的空間;第三次危機讓北京體認到軍力仍大幅落後美國,進而全力發展航艦與飛彈等戰力,另一方面美國企圖緩和美中關係,1998年時任美國總統的柯林頓(Bill Clinton)在上海發表對台非常不利的「新三不」,而台灣民意在危機之後本土認同愈來愈高、淡化了對兩岸統一的意願。

前三次危險都沒有讓美中之間的衝突上綱到戰爭全面爆發,那麼此刻第四次危機會帶來什麼樣後果?
專長中國軍事戰略的美國海軍研究院(Naval Postgraduate School)副教授杜孟新(Christopher P. Twomey )在線上國安外交討論平台「戰爭危機」(War on the Rocks)發表評論指出,就如同前三次台海危機,這次危機可能標誌著中美關係的轉折點。美中台三邊內部可能因此助長機會主義,讓危機管理和外交複雜化,並延長危機持續時間。這又可能增加相互間的誤解、誤判和犯錯,進而槍走火、非意圖地推升風險。
危機還會持續,嚴防擦槍走火

杜孟新說,到目前為止第四次台海危機已比第三次危機嚴重,而且目前危機仍在初階段,可能持續數周甚至幾個月。他以之前三次台海危機為例指出,台海的緊張與軍事活動都不會立即停止,第一次和第三次危機持續了大約八個月,第二次危機則約三個多月。 (相關報導: 揭仲觀點:中共片面推翻「中線默契」所造成的挑戰 | 更多文章 )
杜孟新指出,中國要防止美國對「一中政策」進行「切香腸」式的改變,中國試圖藉施放軍事信號阻止美、台推動這種政策,而美、台則試圖證明,他們並沒有因為中國武嚇而示弱、改變他們認為正確而且一貫的政策,因此角力會持續。中國也會繼續對台灣施加經濟壓力,以測試台灣會付出多大經濟代價。美中台三邊持續角力下,危機可能持續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