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1日上午,位在宜蘭縣蘇澳鎮的岳明國民小學,有6位分別就讀4-6年級的小帆手,在4位教練1位船長及校長和一位紀錄片導演的帶領下,從蘇澳港出發,展開台灣少年首度橫渡黑潮航向石垣島的壯舉。在外界看來,這是個相當冒險甚至危險的舉動,學校為什麼敢這樣做?10-12歲的學生怎能有這樣的勇氣與能力?家長如何可以放心和信任學校及教練們可以平安地帶領著孩子完成此航?大家其實都在期待、鼓勵與擔心的多重複雜心情下,展開了這趟未知的航程。

岳明國小從2007年開始推動帆船運動,雖然學校是一所位於蘭陽平原東南角的臨海小學,早期社區居民大都以海為生,從事近海與遠洋的漁撈作業。但由於解嚴前長期的海禁以及海上活動的高風險性,家長對於學校推動帆船運動的初期,並不是那麼的支持與放心。於是學校就先從社團以及親子活動來開始推動;我們利用冬山河的封閉水域來進行初階的學習課程,在做好安全措施下,讓孩子學習親水、玩水,讓家長也來一起體驗,感受這個運動在風險管控下,其實是很安全,且是一個豐富、多元、具挑戰性、結合智慧與勇氣的運動;更是一個可以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樂觀積極的態度,以及冒險犯難精神的運動。對於孩子人格的陶冶、自信的培養皆有相當的助益,因為學習歷程中,孩子必須學習:
組船時的合作。 起航時的膽識。 翻船時的冷靜。 翻船後的勇氣。航行時的思考。 危機時的應變。 訓練時的堅忍。 競爭時的抗壓。輸贏間的釋懷。 兩船間的避讓。 長航時的耐力。 比賽中的專著。守規則的誠實。 逆風時的迂迴。 順風時的戒慎。 無風時的等待。航行中的覺察。 定航向的抉擇。 困境時的樂觀。 航海王的智慧。
2008年底在政府經費補助下,我們購買了第一批8艘的樂觀型(Optimist)帆船,簡稱OP帆船。這是給16歲以下的小孩玩的帆船,也是全世界所有愛好帆船運動的小孩,學習帆船的入門船型,此船型更是亞運帆船項目的比賽船型之一。為了讓更多孩子接觸帆船運動,並希望透過此運動來培養孩子具有冒險勇氣與智慧的海洋性格,我們從2009年開始,將此運動列入正式的體育課程,從三年級開始,每學期有15節的帆船課,一直到六年級畢業,每位學生至少會有120節的帆船課,學習如何馭風前進,與河與海為友;親近海洋、認識海洋,進而守護海洋與敬畏大海。
2017年5月1日,日本石垣島青少年帆船俱樂部的前田博船長,帶著石垣島上小學四年級的小女生Ayuka 和她的爸爸Thomas先生,3人駕駛著「八重山號」帆船,從石垣港橫渡黑潮抵達蘇澳港,此一壯舉讓我們看到海洋教育所要追求精隨:做好準備勇於冒險的智慧與勇氣,於是開啟了我們「航向藍海」的海洋夢想。 (相關報導: 為何台灣人一生一定要登一次玉山?資深導遊道出最高峰之美,路程再辛苦也值得 | 更多文章 )
台灣已經有很多少年在師長的陪同下登上玉山;但是台灣到目前為止,卻還沒有少年可以在師長的陪同下橫渡黑潮航向太平洋。台灣是個海島型國家,我們的海域面積是陸域面積的5倍大;但是島上子民對於海洋的了解卻不及對陸地了解的五分之一。岳明國小推動海洋教育的初衷和目的就是要引導孩童對於海洋的有形與無形資源,養成喜愛與珍視的情懷,並從各種親海、知海、護海、航海活動中,激發孩童欣賞、尊重、感恩、關懷,樂於求知、勤於行動、積極創發;勇於實現夢想、不畏艱難險阻、開闊心胸視野、周延務實思量等生命潛質。因此我們會透過各種海洋體驗活動,導引學生熱愛海洋的情操與增進探索海洋知識的興趣,進而達到善待海洋,珍惜海洋資源,並維護海洋生態平衡的目標。培養其勇於冒險、積極樂觀、心胸開闊的海洋性格與國際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