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洺塗觀點:政府救觀光永遠就只有一種套路

新冠肺炎疫情造成民眾人心惶惶之外,導遊、住宿、旅遊業等觀光產業的生計也大受影響。(資料照,柯承惠攝)

面對這波武漢疫情;從交通部長暨行政院發言人1月31到2月18日,屢次向媒體提出各種不同方案跟補助金額。

方案上,從單一觀光產業補助,導向觀光相關產業,最終聯結上「Tourism2030觀光政策白皮書」,行政院從類夜市卷消費補助到各行各業包山包海紓困,最終導向連確診也能補助的媒體風向,補助金額也從20億到44億,再從百億追加到最終敲定600億。這顯示出三種決策情境:

一、突顯疫情發展嚴峻

二、紓困預算來源費神

三、觀輿論,騎驢找馬

滿滿口號的制定過程,包成ㄧ個「雨露均霑」的大計畫

讓我們先來看看觀光旅遊業紓困方案的制定過程:

眼前除了先救急、彌補業者減少出團及接團的損失外,也將積極研議「特別條例」及「特別預算」,希望建立一套觀光業災害處理的機制。已初步草擬一個紓困和振興方案,除了救急外,涉及其他部會的紓困融資也會展開協商;此外,交通部也將利用這次的危機,化為觀光轉型的轉機,除了編列預算推動觀光基礎建設,也將補助業者投資改善相關的旅遊設施,提升服務品質。(交通部長林佳龍,1月31日)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衝擊觀光產業。已批准近20億元救急金,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春節期間旅遊業配合讓一些陸客團提早離境,兩岸間的出團及接團也取消,對業者都造成影響,業者事先的墊付款、給航空公司的訂金,政府會彌補。對觀光產業的救急金可由觀光發展基金支應,協助業者在2月底前完成申請,減經業者負擔。至於業者希望減稅等紓困措施,正由行政院跨部會協調。(交通部長林佳龍,2月7日)

短期是紓困,及準備如果疫情緩和後的復甦,進一步有振興計畫,甚至希望藉疫情危機,重新提升台灣觀光環境。短期內要幫觀光、公共運輸業者度過難關,目前紓困計畫有5項目,籌編新台幣44億元預算,協助疫情影響,不能出團或接團的旅行社涉及墊付款、訂金需周轉部分,期待旅行業者在這段期間不要裁員或放無薪假,疫情較嚴峻時刻可培訓人才。

20200215-交通部公路總局與天下雜誌合作出版《吹海風的路:台61線西部濱海快速公路》,於15日舉行新書發表會,部長林佳龍致詞。(盧逸峰攝)
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政府針對旅遊、交通、住宿等業者提出相關紓困措施。圖為交通部長林佳龍。(資料照,盧逸峰攝)

數位轉型部分,很多觀光業者現在面對智慧觀光挑戰,民眾訂票或食宿遊購行都各自上網完成,將幫觀光業者在全世界競爭激烈時數位轉型,面對智慧觀光時代。至於是否延續擴大國內旅遊補助,交通部觀光局正在規劃復甦計畫,不再用過去秋冬遊模式,真正在3個月或半年內,疫情較嚴峻影響觀光業時做好整備,也許入夏後旅遊復甦。將鼓勵地方政府推出較有特色活動或區域聯盟,帶動區域觀光旅遊效應,如果防疫做得好,全世界觀光客在疫情過了後,都會想到台灣旅遊。(交通部長林佳龍,2月8日)

之後,林佳龍部長召開相關會議敲定將籌百億元投入救觀光,其中約4成5為補助損失、協助業者融資周轉的紓困方案,五成五為振興方案,相關規劃將待向政院報告後拍板定案,並稱方案將聚焦在「能夠使中小型業者及經營團隊能夠受益」,還納入青創、微型觀光及地方創生等。 (相關報導: 花蓮酒廠開發案大轉彎!台酒棄觀光飯店改種電,6千萬權利金收入縮水 更多文章

在紓困方面,研議納入的領域包括旅行業接待中國旅客團提前離境補助措施、旅行業停止出入團補助措施、入境旅行社紓困、協助旅行、旅宿、觀光遊樂業融資周轉貸款及利息補貼等,以及旅行業(含導遊領隊)、旅宿業、觀光遊樂業發展及人才培訓、補貼觀光旅館及旅館必要營運負擔等六項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