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歲女童遭虐殺埋屍,竟死亡兩月後市府才「開案關懷」!監委直指社安網破洞:5成加害人是父母

生前曾遭鈍器打到顱骨骨折、竹籤刺大腿胸腹,最終死於被餵毒、多層垃圾袋包起來棄屍,4歲的彤彤之死,背後是腦震盪進加護病房被評為「意外」、被社會安全網漏接的悲劇…(資料照,顏麟宇攝)

「孩子已經死了,都死了才『開案』,是要保護什麼呢?」2020年9月份,南投警方挖出一具4歲女童遺體,身上遍是瘀青被黑色垃圾袋層層包裹,生前曾遭生母前男友鈍器打到顱骨骨折、鐵尺鞋拔毆打、竹籤刺大腿胸腹,最終死於被餵毒。本案因女童生母參與棄屍轟動一時,偵訊當日警局外還擠滿憤怒民眾要替女童討公道,然而這起悲劇本應可以預防。今(19)日,監察委員王美玉研究台灣社會安全網相關數據,即指出這位女童「彤彤」之死背後一層層漏接、死後兩個月地方社會局才「開案」關心、各種兒童與青少年的危機。

少子化被稱「國安危機」 兒虐通報量卻5年連升、9成已通報仍被打成重傷

儘管如今少子化被稱為「國安危機」,另方面,王美玉指出,重大兒虐案件卻是持續增加。2015年台灣兒童與青少年人口超過400萬、2020年已只剩361萬,兒虐通報案量卻從4.2萬增加到6.6萬,而在2019年至2020年4月發生的43起重大兒虐案件,其中有1成是不曾被通報過、9成已進入社政系統卻依然被大人打到重傷。

如今衛福部將6歲以下弱勢兒童關懷方案、兒少高風險家庭服務併為「脆弱家庭服務」,另有急迫性兒少保護個案機置、讓受虐孩子接受安置,2018年政府為保護兒少也啟動「第一期社會安全網計畫」,立法院配合修法《家庭教育法》、《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少年事件處理法》,推動區域醫療整合中心、6歲以下兒童預警、6歲以下兒童死因回溯、12歲以下孩子若觸法也由社政輔導──即便如此層層防護,王美玉說,仍有很多漏接。

2020年脆弱家庭兒少有19139人、被安置者有4403人,但在2014年至2020年間,兒童受虐案件7萬多、144件家內受虐致死、死者計164人,其中有3成是沒有任何通報史、7成有通報紀錄卻仍被漏接的。至於觸法青少年,2020年已達總人口15.54%,有13%少年犯後會再次掉入司法處遇。

4歲女童遭虐死埋屍 生前被打到腦震盪進加護病房、家防中心評估「意外」讓她被漏接

被社政系統層層漏接的孩子之一,正是被生母前男友虐打灌毒致死、被埋屍在南投老家旁空地的彤彤。王美玉指出,2019年4月份彤彤疫苗施打落後1年7個月、台中市衛生局催注7次未成功,這時衛政單位理應落實「6歲以下關懷方案」通報社政單位,但台中市衛生局沒做到;6月份,2歲多的彤彤一個人在街上遊蕩,警方通報社政、台中家防中心也調查,但最後這走失被視為「意外」,不開案。

2020年2月份,彤彤因嚴重腦傷進入加護病房,施暴者聲稱是「倒車撞到」,台中兒保醫療中心未啟動傷勢辨識機制、家防中心更在彤彤出加護病房前就評估為「意外」不開案。

6月7日,彤彤終因受虐而死。由於彤彤在5月份被母親帶走以後就沒回家過,7月5日外婆向警方失蹤協尋,台中市家庭福利中心終於在8月10日開案關切,然而那時距離彤彤死亡已超過兩個月,孩子死了,社福系統在死前沒接住她、連她已經死了都不知道。 (相關報導: 走入遺體修復現場:4歲小女孩斷骨刺出、滿腿菸疤 一起兒虐案聽見孩子無助求救 更多文章

彤彤之死確實呈現嚴重社會安全網漏洞,包括單位與單位之間合作斷裂、資訊未整合、社政單位資訊不足又評估錯誤、未啟動司法介入調查、兒保醫療整合中心未發揮功能等,雖然政府修法設立很多機制,王美玉嘆:「我們的保護網像切香腸一樣,一段一段、卻沒有連起來,就漏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