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型冠狀病毒來自何方?一篇被刪除的論文透露:可能源於武漢的實驗室事故

甲型流感病毒H3N2亞型圖。(取自維基百科)

 雖然已有越來越多的專家認為,2019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由人工改造合成的可能性極低,但一種新的說法是,病毒有可能是由於實驗室事故從動物傳給了人。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武漢暴發以來,有關這種新型致命病毒的來源、它是如何從自然界的宿主傳染到人的身上,以及誰是所謂的「零號病人」一直是各界關注的焦點。截至2月20日,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已經造成7萬4千多人感染,2000多人死亡。

在疫情暴發初期,武漢衛健委的疫情通報似乎試圖把海內外輿論的注意力吸引到華南海鮮市場。這個位於武漢漢口火車站附近的海鮮批發市場不僅出售鮮活水產品,也有大量野味和野生動物交易。一些中國官媒的報導說,在這個市場上出售的野生動物有可能是病毒的源頭。武漢市在1月1日關閉了這個市場並進行了消毒清理。

但國際權威醫學期刊《柳葉刀》1月24日發表的由武漢金銀潭醫院副院長黃朝林等近30名中國醫務和科研人員撰寫的論文顯示,已知的最初41個住院病例當中只有27個有華南海鮮市場接觸史,而且最早於12月1日發病的病人沒有接觸史。

這篇論文的作者之一、武漢金銀潭醫院重症監護病房(ICU)主任吳文娟醫生對BBC表示,這名12月1日發病的患者是一位70多歲老年男子。老人患有腦梗和老年癡呆,長期臥病在家,沒有前往過華南海鮮市場。而他的家人在其發病後,均未出現發燒或呼吸系統症狀,他與後來的病人間也沒有發現流行病學聯繫。BBC的報導說,吳文娟在被問到老人是否有親屬與武漢病毒研究所或者華南海鮮市場有關時表示,「不能下結論」。

與此同時, 中國華南理工大學生物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肖波濤和肖磊(音)在科學論文分享網站Research Gate上發表的論文說,距離華南海鮮市場不到300公尺的武漢疾控中心的實驗室可能是病毒的源頭。

武漢一名受新型病毒感染病人星期六(1月18日)被送入金銀潭醫院。
武漢一名受新型病毒感染病人星期六(1月18日)被送入金銀潭醫院。

這篇論文說,武漢疾控中心的實驗室有一批供試驗用的動物,其中包括155只在湖北捕獲的蝙蝠和450只在浙江捕獲的蝙蝠。蝙蝠曾攻擊一名研究人員,其間蝙蝠的血液接觸到這名研究人員的皮膚上。他因此自我隔離了14天。在另外一次事故中,蝙蝠的尿液接觸到他的身上,他因此又進行了自我隔離。

這篇論文寫道,「患者的基因組序列與蝙蝠冠狀病毒ZC45的同源性為96%或89%。這種冠狀病毒最初是在中菊頭蝠中發現的,而該種蝙蝠並不是武漢本地的,而是生活在約1000公里以外的地方。但這種蝙蝠正是本次疫情暴發前武漢疾控中心所使用的。

論文還說,武漢疾控中心還臨近武漢協和醫院。本次疫情的第一批被感染醫護人員就是在這家醫院。這有可能說明蝙蝠的組織樣本或受午飯的垃圾可能被洩露到周邊地區,導致第一批患者被感染。

但這篇論文在發表後不久就被刪除,目前只能在網上找到論文的摘要。 (相關報導: 公務人員考試也受影響!因應武漢肺炎 考選部宣布6項國考時程延後 更多文章

分子生物學家、羅格斯大學(Rutgers University)瓦克斯曼微生物研究所(Waksman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化學生物學教授理查德・埃布萊特(Richard Ebright)埃布萊特教授對美國之音表示,病毒通過實驗室事故從動物傳染給人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他說:「中國多個地區的實驗室都有收集和研究蝙蝠冠狀病毒,包括武漢市疾控中心和武漢病毒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