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的冤家在情人節這天見面。二月十四日,教廷外交部長蓋拉格(Paul Gallagher)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在德國的慕尼黑安全會議(Munich Security Conference)周邊會面。打從中共在一九五一年以勾結「美帝」、「蔣匪」為名,驅逐教廷公使黎培里(Antonio Riberi)以來,這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教廷最高層級的官方會晤。
教廷雪中送炭,外長會晤水到渠成
庚子年一開春,中國流年不利,與美國的貿易戰還沒結束,武漢肺炎一發不可收拾,經濟停滯、民心浮動。中國崛起後,每年參與慕尼黑安全會議,王毅今年不只要正面回擊美國的挑戰,也要為遏制疫情的舉措辯護。
武漢封城後,多國忙著搶口罩、限制輸出,中國也禁止口罩出口,梵蒂岡在短短幾天內湊齊七十萬個口罩送到中國。教宗方濟各(Pope Francis)多次為疫情所苦的人們祈禱,中國教會收治感染者,天主教的進德公益也募捐了六百萬元人民幣,明愛會(Caritas)則動員全球網絡伸出援手。許多國家視中國人為瘟疫之際,梵蒂岡的雪中送炭,北京是點滴在心頭,醞釀多時的會面終於水到渠成。
兩位外交部長的歷史性會晤,雙方的官媒馬上幫高調。梵蒂岡新聞網稱會談氣氛親切,強調「二○一八年簽署主教任命臨時性協議的重要性,重申繼續雙邊機構對話的願望。」疫情還在蔓延中,但教廷肯定中國「為戰勝病毒所做的努力」。新華社的報導上,王毅說:「在促使國際社會支持、與中國合作以客觀、理性與科學的態度對抗疫情上,相信梵蒂岡能發揮建設性的角色。」
主教任命協議讓中共首次承認梵蒂岡的存在、教宗是中國天主教徒的領袖後,官媒聲色俱厲批評「境外勢力」的論調慢慢放軟。帶著民族主義色彩的《環球時報》,圖文並茂報導教廷以超高效率送口罩到重災區的義行。

教廷會在兩岸維持均衡?
梵、中外交部長第一次會面,台灣再度擔憂「邦交不穩」。幾位熟悉台、中、梵的專家接受記者訪問時都表示,蓋拉格與王毅的會晤主要是疫情嚴重,梵蒂岡正巧可以表達患難真情,以實際行動支持。
此外,為期兩年的主教任命協議將在今年九月到期,雙方也必須為接下來的協商暖身。「會晤的確是歷史性的,但由此推論要建交,跳躍太快了,時機尚未成熟。只能說目前雙方的關係還很好。」熟悉國際政治的台灣專家說。
全球首位專訪教宗方濟各談論中國的義大利記者郗仕(Francesco Sisci)也指出,這次會晤說明:「彼此對協議都是滿意的。雙方的對話一直是由外交部主導,當時協議也是由雙方的副外交部長簽署,進一步讓兩邊的外交部長會晤是自然而然的。」
但梵、中一互動,台灣就猶如驚弓之鳥,擔憂「被斷交」。「不只是梵蒂岡,北京目前也無意對台灣施加更大的壓力。」郗仕接著解釋:「這也不是零合賽局,可能是多贏的局面。梵蒂岡與中國的關係改善也有助於兩岸關係。即使這是兩碼子事,而且相當複雜,也正是如此複雜,在宗教之外,政治的意涵也很重大,教廷會想辦法維持均衡。」 (相關報導: 中梵主教任命協議》不記得「納粹簽完就毀約」教訓?香港榮休樞機陳日君痛斥:教廷向中共投降 | 更多文章 )
天主教媒體《週報》(Settimanale)總編輯普瑞齊(Lorenzo Prezzi)也認為,教宗方濟各上任後致力於與北京對話,但不是很在意建交。「台灣一直相當憂心,可是從一九八○年代以來,教廷與許多國家簽訂了各種形式的外交協議。相信教廷也在思考,該以何種法律形式與台灣維持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