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岐原觀點:關於流感疫苗,你該知道這4件事

疫情導致流感疫苗出現施打熱潮,但有幾件事,你應該知道!(資料照,柯承惠攝)

由於疫情衝擊,今(2020)年的流感疫苗接種情況特別熱烈,截至10月底已有467.9萬人接種公費流感疫苗,頻傳「公費疫苗不夠」呼聲,導致50歲至64歲健康民眾被暫停接種。

才過不久,各地卻傳出民眾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的個案,新加坡、馬來西亞更暫停接種作業(至11月3日恢復),韓國有72人在接種流感疫苗後死亡,截至11月2日,國內共通報67件嚴重不良反應通報,其中有8個案接種後死亡,藝人吳宗憲更指出,自己在接種後也感到身體不適。盡管衛福部長陳時中及疫情指揮中心主管則多次強調,接種流感疫苗後通報的不良狀況,並不等於疫苗的副作用,呼籲民眾不必恐慌,但消息已令民眾憂心。

為了避免在疫情期間感染流感、進出醫院,上月5日一開放接種,筆者便自費施打了流感疫苗。這一打,讓我對後續爭議感到好奇:究竟流感疫苗為何有錢也買不到?每年數百萬劑公費疫苗經費又是從何而來?讓民眾接種後強烈不適的症狀又是什麼?筆者一一查核公開訊息,發現了至少4個你應該知道的現狀,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問題一:全台民眾每年打6百萬劑公費流感疫苗,錢從哪來?

今年國人公費流感疫苗施打總數多達6百萬劑,從採購疫苗到注射相關的人力服務,錢都從哪裡來呢?竟然是從菸捐來!

菸捐全名叫做菸品健康福利捐,令我費解的是,這筆錢被當作公共衛生經費,占公費疫苗經費的比例竟超過5成;不僅如此,依據衛福部資料,肺炎鏈球菌疫苗,百日咳及小兒麻痺疫苗,幼兒常規五合一疫苗等,也都是這筆錢的功勞。換句話說,台灣人抽菸抽越多,國人健康似乎也越加「被照顧」了,相關經費的運用邏輯,令我深感矛盾。

2010年我國成立疫苗基金,在疫苗採購及預防接種上,疫苗基金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2016年,政府為防治流感疫情,將全體高風險族群納入公費流感疫苗接種對象,公費流感疫苗接種數量因此翻倍、增為6百萬劑,全人口疫苗接種涵蓋率從13%變成25.5%。

我們都能理解政府財源吃緊的現實,為了支應必要開支,菸捐就被拿來填補資金缺口;但菸捐收入越多,不正表示國人吸煙情況越嚴重?個人認為,我們不該繼續「樂觀其成」,但要如何兼顧籌措財源與全民健康這兩端?當局實在應該趕快著手思考。

問題二:流感疫苗為何無法臨時追加採購?

資深媒體人趙少康在節目《少康戰情室》中表示,今年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早在1月就開始,結果政府卻錯過增購流感疫苗的時機,導致現在要暫緩施打,怒批「搞這種政策的人真的比豬還笨」。

流感疫苗到底為什麼無法追加採購?這要從其製程說起。製造流感疫苗現有胚胎雞蛋,和細胞培養兩種方法,自從1945年發明流感疫苗以來,流感疫苗主要都是透過胚胎雞蛋來製造。這可不是一般養雞場就能供給的產品,從雞蛋、母雞,飼養管理環境全程須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的規範,用來製造疫苗的雞屬特殊品種,所用雞蛋也不提供食用,雞隻須用全天然飼料和天然水餵養,當然更不能打抗生素。 (相關報導: 流感疫苗貴的好、不良反應是心理作用?專家解惑:換取保護力的必要風險 更多文章

20200915-新竹市風草農園飼養雞隻(新竹市政府提供)
生產流感疫苗用的雞隻與雞蛋,須全程合乎WHO規範,一般養雞場難以供應(圖片來源:新竹市政府提供,圖中雞隻非疫苗使用)

重點是,這些雞隻生蛋時,年齡必須介於28周至35周間,所生下的蛋受精過後,才可以用來生產疫苗;由於流程控管嚴格,這種雞蛋每顆只能生產1至3人份疫苗,所以培育成本比一般市面上的雞蛋貴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