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山專欄:全世界供應斷鏈危機

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恐將重創中國經濟,若中國繼續推遲復工,則電子等科技產業為主、以中國做為生產製造上游起始點的全球供應價值鏈,極可能會陷入莫大的世界性困境。(資料照,AP)

由於目前中國對全球經濟成長的貢獻已達三分之一左右,比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強權國家合計貢獻率份額更高,以致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的衝擊影響,正倍受國際社會密切關注;對究竟會否引發全球生產製造供應斷鏈危機,尤更倍受警覺。

全球科技製造業生產大停滯風險

受新型冠狀病毒(nCoV, 世衛組織已給予定名COVID-19)擴散感染疫情影響,肇致生產製造活動的大停滯風險,中國當局為防制病毒疫情擴散,指令工商企業春節假期後延長停業,同時為避免企業員工假後復工出勤,而致疫情失控,目前確認已發出指令的省、直轄市和自治區,至少達到25個,約佔整體一級地方政府數之8成;截至目前大多數工商企業以停業至2020年2月9日復工情況為多數。但是,倘若在進一步推遲復工,則電子等科技產業為主的,以中國做為生產製造上游起始點的全球供應價值鏈,極有可能會在2020年第一季後半,就要立即停擺而陷入莫大的世界性困境。

中國政府本來已決定將截至2020年1月30日的春節加強延長至2020年2月2日。北京市2020年1月31日發出通知,要求市內企業在2020年2月9日之前原則上避免出勤。提出除電力和通信基礎設施、醫療機構和醫藥製造相關之外的企業,透過員工在家辦公等處理業務。目前,上海市和廣東省等地亦已將企業復工時間延長至2020年2月9日;湖北省則將春節更延長至2020年2月13日。

2020年中國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恐將重創中國經濟(AP)
倘若進一步推遲復工,則電子等科技產業為主、以中國做為生產製造上游起始點的全球供應價值鏈,極有可能會在2020年第一季後半,就要立即停擺而陷入莫大的世界性困境。(資料照,AP)

全世界半數以上智慧科技供應「產製斷鏈」

十年來中國早已承擔智慧手機和個人電腦等世界電子產品的大部分生產製造。英國英富曼公司(Informa plc)的調查估算,全世界智慧手機約65%、個人電腦約45%目前都在中國生產製造;中國大陸係從韓國、臺灣和日本等地,進口生產製造電子產品所絕對不可或缺的半導體和電子零部件,再匯聚於中國大陸電子製造服務(EMS)工廠,而後向全世界需求市場供應其最終產品。也就是說,今天中國生產製造職能角色,早已是全球供應價值鏈上游階段的最關鍵製造量能領頭羊,一旦萎退縮減或停擺,全球整體供應價值鏈勢必為之「斷鏈」或「頭段坳折」。

顯然,中國在廿一世紀20年代世界經濟架設中已是更具主導地位的領先者,而且也已更大程度地掌握到全球科技產業經濟部門的生產製造供應鏈絕對優勢,被整個世界高度競爭市場共同倚望最為價廉物美的核心製造工廠國家,乃至是全世界已然超越美國的最大內需消費市場,對產業及民生經濟影響力極其龐大深遠;世界金融海嘯危機後12年期間,中國更一直是全球經濟穩健成長的終極援手。

對全球高端科技產業經濟的嚴重性更可怕

今天幾乎全球科技產業經濟部門的絕大部分的生產製造過程中,祇要遭遇到有必不可少的小部件短缺,都必然會想到要從中國覓得補足,否則就可能讓整條生產線都得停擺或中止運轉,亦即「產製供應斷鏈」問題;而這一類型問題已然相當普遍發生於世界各地,尤其,越是先進國家越是輒見發生。 (相關報導: 施威全觀點:小明應該回來,「國民優先原則」此時此刻不適用 更多文章

2011年3月11日於日本東北地方太平洋近海地震及其伴隨而至的海嘯餘震,爆發的大規模世界級災害,就曾出現過這種「產製供應斷鏈」問題,帶給全世界製造業廠商莫大艱困挑戰;初時還有許多企業以為,祇要轉單到不同的供應商,必可以補足所欲購買的零部件,而有效趨避零部件供應短缺問題,但結果卻發現,「真正核心關鍵部件」竟然都是由同一家工廠所生產製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