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清華」科普藝術節今天揭開序幕,在清華大學校園展出48件來自清華科藝中心、國內外藝術家及國小教師,結合電、磁、光、水、視覺、聲音、力學、化學的精彩科技藝術作品,清華師生鼓勵中小學師生、民眾一同來體驗科普藝術的賞析與探索樂趣。
科普藝術獎盼引領學童學習有科學的藝術、有藝術的科學
清大校長賀陳弘今早按下「水漩渦旋轉舞」作品的按鈕,水渦流即從3根透明圓管中噴出舞動,為第三屆「印象清華」揭開序幕。賀陳弘校長表示,「印象清華」利用簡單的科技原理結合藝術,創造出新的附加價值。他說,清大在校園中營造文學、科技、醫學多元互動的學習環境,目標就在培育跨領域人才,再創清大及台灣高教的文藝復興。
教育部師資培育及藝術教育司副司長李毓娟說,科技產品結合美感將更具競爭力,符合人性需求。她欣見清華大學透過師培教育將影響力向下延伸到中小學,為國家培育跨領域的人才。
清大藝術學院院長許素朱表示,清華近年來深入新竹偏鄉,在沙坑國小設立跨學科創意玩耍學堂示範基地;今年並首度為國小教師舉辦科普藝術獎,希望引領更多學童體驗學習有科學的藝術、有藝術的科學,讓108課綱素養課程更精彩。

許素朱指出,2020印象清華的主題是「有A的STEM科普藝術節」,就是將Art(藝術)加入Science(科學)、Technology(科技)、Engineering(工程)、Mathematics(數學)跨科學領域,成為更有溫度與創意的STEAM跨科學創藝,這項展覽為期3周,將展至11月22日。
許素朱說,跨域教育需要從小扎根,她期待小朋友看過展覽後,在心中種下科技藝術興趣的種子;長大學習科學理論時,能回想起小時候曾經聽過、玩過的科普作品,「原來複雜的理化、數學原理也可以用藝術方式展現。」
在今天印象清華開幕式中,也頒發金、銀、銅獎,台北市福德國小教師林孟峰榮獲金獎,他的作品「彩色魔方」應用常規視角及透視視角原理,轉動呈現出紅、藍、綠等不同色彩。

清大總圖旁的教育館一樓還規劃為「STEAM互動探索館」,展出清華科藝中心開發的23件科普藝術互動作品。〈神妙黃金角〉應用數學的黃金角及視覺暫留原理,讓3D列印的花朵雕塑「活」了起來,盡展綻放風姿。〈橢圓兩點也瘋狂〉則讓小球無論從哪裡出發,都能一球進洞;小學生看了突發奇想,「如果應用這個原理來設計網球練習場,就永遠不用撿球啦。」 (相關報導: 政府不能或不為?柯文哲提萊豬源頭管理科學方法:有心就能解決 | 更多文章 )
為推廣科普藝術,清大今年還與台北市教育局藝術卓越教育計畫合辦首屆「有A的STEM科普藝術獎」,共有30多組國小教師報名,10件進入決選作品也在「STEAM互動探索館」展區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