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新聞》東洋案第三回合檢方再戰林榮錦,林全也無意和解

林榮錦自認「雨過天晴」,但檢方已再提上訴。(新新聞資料照)

晟德集團董事長林榮錦遭老東家東洋製藥控告背信,二審從重判十年改判無罪,林自認「雨過天晴」。

不過檢方卻向最高法院提交超過三十頁的重磅上訴書,內容反駁二審判決,指林將東洋四種「金雞母」新藥,幾乎無償給予德籍的前歐洲業務代表歐德甯(Denis Opitz)設立的空殼公司,「出賣東洋利益莫此為甚」。檢方、東洋和林榮錦的第三回合法律戰已經狼煙四起。

一審重判十年,二審改判無罪

二○一五年六月中旬,台北地檢署以《證券交易法》的非常規交易和特別背信罪起訴東洋前董座林榮錦。

檢方指控,林在○八、○九年間越過董事會,逕自將東洋研發的四種新藥Lipo-Dox、CaelyxII(乳癌、卵巢癌用藥)、Lipo-AB(抗黴菌感染藥)、Risperidone(精神分裂用藥)及Leuprorelin(抗前列腺癌、子宮肌瘤等用藥),幾乎無償授權給歐德甯成立的瑞士公司Inopha AG(以下簡稱Inopha)。

林之後又和Inopha修訂合約擴大授權範圍,讓美國嬌生和歐洲藥廠FK、AET等國際客戶找上東洋做生意時,擁有獨門技術的東洋只能拿到微薄的代工費,利潤幾乎都給了Inopha。

Inopha事後從林榮錦名下的創投公司買下「宜諾法」公司股權,檢方懷疑林榮錦和歐德甯共謀侵吞東洋新藥,粗估造成逾三十億元的損失。

這場訴訟大戰在法院纏訟五年,一、二審的結果卻截然不同。台北地院擴大認定遭林榮錦違規授權的藥品高達十三種,另認定林明知歐德甯身兼東洋歐洲業務代表及Inopha老闆,仍護航Inopha奪走東洋新藥權,至少造成東洋超過兩億元的研發損失,重判十年。

但案件卻在二審峰迴路轉,合議庭認為,歐德甯在形式上不是東洋內部人,東洋簽約時也尚未研發出新藥的製劑配方,由於合約價格難以估計,林榮錦的做法不一定違反東洋內規。

林榮錦雖兩度透過友人提和解,但東洋董事長林全(圖)認為完全沒看到對方的誠意。(柯承惠攝)
林榮錦雖兩度透過友人提和解,但東洋董事長林全(圖)認為完全沒看到對方的誠意。(柯承惠攝)

檢方批東洋合約宛如賣身契

合議庭也認為,Inopha事後未將新藥讓渡給林的公司,加上查不出Inopha和林榮錦的關聯性,改判林無罪。

檢方在二審敗訴後,近日撰寫超過三十頁的上訴書逐一駁斥二審的見解,對於判決的不滿也在書類裡表露無遺。

檢方鑽研藥物實驗流程後,認為東洋的研發是一步一腳印,從Lipo-Dox一路發展到CaelyxII,最大差異就是更動「賦形劑」成分,雖然結果距離拿到藥證還有一段路,但成果很有價值,「否則國際大廠FK來東洋查廠後,為什麼願意捧三百萬歐元和Inopha簽約呢?」

東洋從○一年到○八年,研發CaelyxII和Lipo-AB已耗資超過兩億元。檢方挖出林榮錦一二年在清華大學的演講內容,當時林曾說,○五年就決定只留四個主力商品,往後會把資金挹注在最關鍵的兩項藥品上,即CaelyxII和Lipo-AB,之後研究經費將增加一成。

林的說法坐實這些藥是東洋的金脈,但簽定授權合約時卻未送董事會決議。 (相關報導: 背信案持續纏訟!台灣東洋林全火力全開,林榮錦盼鞏固二審戰果 更多文章

檢方指出,接受新藥授權的Inopha是登記在瑞士的一人公司,在○六年設立時的資本額只有十萬法郎,公司僅擁有往來信箱,連個辦公室都沒有,公司登記負責人登記為會計師Okle A. Willi,但背後老闆就是歐德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