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大選》川普與拜登,誰能得到華人選票?

(BBC中文網)

美國大選在即,誰能獲得亞裔社區的選票引人關注。

亞裔美國人是全美人數增長最快的族群,共有超過1100萬註冊選民。在多個搖擺州,亞裔人口超過5%,足以影響選舉勝負。

亞裔美國人的政治取向多元,他們支持川普還是拜登,無法一概而論。亞裔中又包括了華裔、日裔、印度裔、越南裔等族裔。根據「亞太裔數據」機構今年9月的民意調查,印度裔美國人對拜登的支持率最高,達65%;而越南裔美國族群則偏愛川普,有48%的人支持他,只有36%青睞拜登。

華裔美國人中,56%表示支持拜登,20%傾向於為川普投票,另有23%的人回答不知道將為誰投票。

Trump and Biden composite image
 

毫無疑問的是,無論支持哪方陣營,華裔近年在美國政壇上發出了更大的聲音。

美國華裔紀錄片導演陳怡在她近期發表的影片《第一次投票》中,密切記錄了分別支持共和、民主兩黨的美國華裔選民參政議政的過程。儘管影片聚焦的選民政見迥異,陳怡對BBC中文說,他們有一個共同觀點:華裔美國人必須積極參政、投票。

今年總統大選中,民主黨人楊安澤(Andrew Yang)一舉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廣為人知的華裔總統候選人,為他助勢的亞裔社區影響力不容小覷。

另一方面,有跡象表明,華裔右翼聲勢見長,統計數字顯示,從2012年至今華裔族群有向共和黨靠攏的趨勢。

教育平權(affirmative actions)在華裔社區引起了極大爭議。一些華人認為這項基於種族的招生規定,犧牲了其族群的利益。許多原本對美國政治不聞不問的華人家長,也因反對這項政策而走上街頭抗議,或投身地方選舉。

BBC中文近期採訪了四位美國華人選民,他們都是在中國大陸成長、後來移居到美國的移民,但他們的政見截然不同。不過,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作為華裔選民,他們希望利用手中的選票、或以身體力行參政的方式,重塑美國的政治版圖。

以下是這四位選民的自述,他們的觀點並不代表BBC的立場。

Section divider

孫曉光,自稱搖擺選民,曾任民主黨總統參選人楊安澤競選顧問,在本屆大選中投票給拜登。

我算是搖擺選民,對黨派從來沒有根深蒂固的認識。來美國的前20年,我都站在共和黨的一邊,直到奧巴馬競選,我才投票給民主黨。

其實,我認同川普政府實施的一些政策。以微信禁令為例子,海外華人為了用微信,妥協了言論自由等基本價值觀。在微信上,我們自我審查、咬文嚼字,因為放棄不了日常溝通的方便,在美國都要承受中國的審查。再說貿易戰,中國老百姓在貿易戰之前得到了很多好處和利益,美國老百姓不能繼續吃虧下去,而貿易戰如果能帶來結構性改革,對中國的長期發展也是有好處的。

這些政策一方面是川普的競選策略,另一方面也是他抓住了實際局勢的變化。

然而,我對川普的人品和道德無法認同,他煽動族裔仇恨,與人道精神背道而馳。相比之下,拜登身上有半個世紀的體制內經驗,執政將會四平八穩。 (相關報導: 美國總統大選開票怎麼看,封關民調是多少?華爾街日報:盯緊這11個激戰州就對了 更多文章

許多從中國來的移民,深受極權統治的迫害。而在個人自由上和市場上,保守主義的確給人類帶來更多的自由。所以,中國移民在理念上很容易認同共和黨。另外,一些受教育程度高的中國移民很少接觸美國底層人民,難以克服社會達爾文主義。我也是慢慢地政治思想才發生了轉變,更多思考如何幫助別人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