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知道的是:人生整理教練廖文君在大愛電視《人文講堂》中提醒,把堆積已久的物品丟掉固然可以騰出空間,但不能解答內心的糾結;靜下心來把灰塵擦掉,更能夠藉由保留與否、反思自己真正在意的事。」
我想要請問大家,你們認為整理跟丟東西有直接的關係嗎?覺得整理和丟東西有關係的人我幫舉一下手好嗎?在場有...好謝謝!
我以前也是這樣子一路走過來,因為現在的東西太多了。每一個人家裡面都有物資爆炸的東西,所以大部分的人只要想到整理,第一件事情過年大掃除,就是把東西先丟掉,但是我自己在做這個過程當中,就發現了某一些事情。
我以前住的房間非常非常的小,大概是兩三坪的空間,所以我從小覺得房間不夠大,必須要把東西收納起來,我才有辦法讓我的房間變得很乾淨。所以你知道嗎?生命會找到自己的出路,我就此造就了收納的本能,把東西收得很小,但是我發現一件事情,當收得很小的時候,你就會忘記了。
之後我去了日本,在日本工作後,又回台灣工作,我在很短暫的幾年之內,把一個家從台灣搬到了日本,再從日本搬回了台灣,所以我一直不斷做打包整理這件事情。當我在幾年前接觸到,整理就是把東西丟掉,這個觀念的時候,我覺得非常棒,因為我就可以把東西丟掉很多,我不需要去思考怎麼收納,也不用去想說,我要怎麼去處理它。但是我在做這件事情的過程當中,一直覺得有一個不太對勁的地方,我說不出來。只是在想說,那我要怎麼辦?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樣的經驗?就是你移來移去,可是這東西還是在你家裡面,你似乎只要移了一個位,我就有整理了。這個是對我來講,好像是一個盲點一樣,在我人生當中,不斷地做這件事情,所以當然我聽到丟東西這概念我覺得很棒,我可以把東西處理掉,可是似乎有很多的糾結是在我內心。
除了這些左右移動發生的事件以外,可能還有更多我沒有看到的部分。好,那我下一個決定,不管怎麼樣我一定要把東西丟到外面的時候,那我是要送給人家呢?要捐贈呢?還是要給我的家人?我現在了解一件事情,只要捐贈,只要有東西可以去處,似乎就可以把這個東西的,所謂的罪惡感降低非常多。所以我就在思考說,丟東西對我們人生的意義到底是什麼?它真的只是表面上的那樣嗎?
當我開始在省思這件事情的時候,發現其實我在重複做的事情,跟我的人生一樣。我猶豫的點,其實一定是我人生當初卡住的點。捨不得的點,也是我人生捨不得的點。這個時候前幾年前,開始出現的專家就講了,丟東西使你的人生變得很乾淨,但是我發現一件事,如果我只是把丟東西,變成解決我心裡面的一個方法的話,那我內心的東西永遠都有個藉口。因為丟東西是一個外在看得見的東西,但是我們內在有很多,就像冰山底下看不見的東西一樣,它會沉在我們裡面。可能丟了很多,但是內心沉的更多。
(相關報導:
總是加班窮忙賺不到錢?一張筆記,別人工作9小時,你20分鐘內就搞定。
|
更多文章
)
所以當我開始這樣想的時候發現,當從外在再走到內在,那個更深到底在哪裡?我就開始發現說,物品真的從來不只是物品而已,我們會捨不得丟東西,是因為我們把我們的情緒投射在它身上。
很多人丟東西的時候,他們沒有辦法理解,他自己在做什麼。他只是覺得專家這麼說,我現在處理不掉,所以我就放手,人生就會變得更好。那我們放手了,人生就會變得更好嗎?沒有人可以理解你真正在想什麼,所以整理其實是要讓我們變得知道自己在幹嘛。當我回到這個目的的時候,我就開始去思考,喔!我以前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我做了什麼?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明天就已經很忙了,可是你今天馬上就會覺得,我非得要把東西整理好不行,所有的人都有同樣的經驗對不對。那我們可以重新回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可能是因為外在的環境過於忙亂,或著是我其實無法整理我內心的騷動,所以我才需要藉由這樣子的整理模式,來回到我內心的平靜。
所以整理從來不是整理,物品也不是物品,而是我們藉由做整理這件事情,回到我們身上發生了什麼事情。當我不斷不斷在想這件事情的時候,我開始感覺到更多的不同。原來我們在使用物品,從來不只是使用這一樣物品而已。所有的物品出現在我們家裡面,它絕對不是憑空出現。如果我可以在整理衣服,挑選衣服的時候,看到以前曾經的我,曾經把我想要外表漂亮,投射在衣服上面,但是我其實現在穿不下,我又放不下這件事情。看著它,然後在感謝它,讓這樣子的情緒離開自己之後,這個東西完成了它的使命,離開你的家。而不是把這個情緒放在家裡面說,我懷念著以前的衣服,然後我要留著它,以防我有一天瘦下我可以穿到它。那這個東西都是在提醒我們,以前有很多東西我們是放不掉的。
那我們到底是應該要把專注力放在過去,還是放在你的現在呢?對我來講,成為你自己這件事情是,整理最重要的一個目的。它是一個我們必須要去理解跟學習的一個方式。所以我不覺得整理是一個方法、技巧,它不是一個整理術,而是一個整理學,因為我們從裡面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學習我們自己,學習別人,而且可以看到很多的學問。真正的整理並不是丟東西,真正的整理應該是藉由這動作,可以看到你自己是誰,看到你自己所想的喜好。我們在使用這個東西的時候,是這個物品協助我,還是被它侷限。
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一個經驗,就是家中大掃除的時候,大家會為了打掃而吵架。你去掃那個,這個要丟,那個不要丟…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有對不對!那你覺得這些人會記得,打掃過後的乾淨還是記得那些吵架?吵架對不對。大部分的人是會記得發生的事情,我們做整理時的真正重點是讓家裡變得乾淨,讓環境變得和諧,所以我們要做的其實是在這個過程當中達到和諧,而不是我非得要把它丟掉。
這個才是整理很重要的一件事,因為生命中的每一個物品都支持著我們的人生。我們人生當中有發生過很多的事情,如果我們可以回頭去觀察,物品上面發生了什麼事情?我為什麼要這麼用?為什麼用的時候我永遠是這個動作?你就可以回顧到,原來這個紀錄了我們曾經發生的事情,跟我們接下來要發生的事情。
好!接下來我想要分享一些建議,很多人聽完以後說,真正的整理不是丟東西,那我就不用丟東西了,買東西也不用管它這樣。事實上不是這樣,物品剛剛講它是紀錄了我們人生的記憶,所以當你今天買了一個物品的時候。你要為它的人生負責。正確的使用物品,我覺得是在整理裡面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
接下來第二個我想要分享的是,關於我們常常會丟掉的東西,就是一次性的物品。那如果物品都記錄了,我們人生的所有片段,常常使用一次性物品,你覺得你的人生出現了很多一次性被使用的東西,很快就免洗就被丟掉。大部分人家裡面,都有非常多的一般碗盤、杯子,其實我們都可以把它拿出來使用,而不是去看到有一個環保商品,它寫了環保杯,所以我就買了它,因為我覺得自己很環保。可是真正的環保是使用跟善用,你家裡就有的東西,這才是真正的環保,我們才能夠真正的珍惜物品並持續前進。
然後,第三個我想要分享就是關於灰塵。在整理裡面非常多人非常不喜歡灰塵,他覺得灰塵是他整理最大的天敵,當然也有蟲子之類的東西。他覺得這些東西就是證明自己不夠整齊,沒有辦法整理,就是家裡不夠乾淨的一個代表,但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灰塵,怎麼樣的方式會出現灰塵?時間,你很久沒有使用它,那個東西就會出現灰塵,所以當你看到,你的書上面積了很多灰塵,你覺得應該要做什麼事情?不是把書丟掉,是把它拿起來擦一擦。灰塵提醒了有很多地方沒有被我們看見,就像我們內心有很多的情緒,其實就是上面累積了灰塵。
你在處理物品之前,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內在,觀察之後才能夠去決定,它是否要丟或是要留下來。
真正在做整理的時候,我會希望大家可以處於一個安靜的空間。我媽常常都說我在做整理的時候,好像在做魔法一樣,因為我會把門鎖起來,然後開始看著想說,我要開始想一下,接著就會花很多時間在看著它,跟它對話,我再決定它是要留下來,送出去,還是我可以捐贈。我覺得這個過程當中,是讓我藉由這個物品,回顧我自己在這件物品上面,發生了什麼事情?然後我可以藉由看著這個物品,回溯我以前發生的事情,然後去面對它。
講者:廖文君/人生整理教練(曾任日商台灣分公司的社長,現為自由接案的行銷策略顧問,並擁有「家族系統排列療癒師」資格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