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同學麥娜絲》還未上映,2支前導預告片就吸引了近百萬觀看次數,網友的評語是:「笑著笑著就哭了。」這是導演黃信堯獨特的電影表達方式,搞笑,卻帶著辛酸。他的人生滋味,是否也如此?
2017年,黃信堯執導的第一部長片電影《大佛普拉斯》,就讓他獲得金馬獎最佳新導演。那一年,44歲的黃信堯,命運忽然翻轉,從過去默默拍紀錄片的苦行者,變成受大眾歡迎的商業片導演。
人生走到中場,原本以為是走下坡,畢竟拍了10幾年的紀錄片,本來就不是一條賺錢的路,還得負債100萬元,借錢去拍戲。
如果不是43歲那一年,電影《陽光普照》導演鍾孟宏看了黃信堯拍的短片《大佛》後,鼓勵他把這部短片拍成劇情長片,黃信堯思考自己人生下半場,或許就是繼續在南部接案,找個兼課的教書機會,多做幾份工作,來養活自己與父母。
稱謂從阿堯變導演 仍為萬元房租掙扎傷腦筋
一部成功的電影,讓他的人生也因此「普拉斯」(Plus,意指增加)了嗎?
表面上,別人對他的稱呼,從「阿堯」變成「導演」,舊友們對他的新身分也有諸多想像:是不是因此認識很多演藝圈的明星?每天都在吃香喝辣、討論劇本?
但黃信堯一句話,斷掉外人想像:「我只認識肚財與菜埔。(指《大佛普拉斯》裡的兩位主角)」
如今,他依舊住在汐止一間公寓裡的地下2樓。之前,地上1樓有空房,管理員問他要不要搬上來?1樓通風,對他有很大誘惑,但租金一個月要1萬7千元,比地下2樓多出1萬多元,他掙扎了一個月,最終,那個1樓空屋還是租給別人了。
當過工人、社運分子 看到社會底層血淋淋的故事
拿到金馬獎,看來事業正要起飛,為什麼要掙扎1萬多元的租金?
「我們這種人,沒有退休金,我是獨子,還有爸媽要養,每個月1萬多元,對我來講也是錢。」名氣好聽,但不能當飯吃,這位金馬導演說,那些走在紅毯上的明星,很多衣服都是借來的。
28歲之前,黃信堯從來沒想過,自己有一天會扛起攝影機,當起導演來。他在台南長大,從小就隨著家人租屋,光是童年就搬了十幾次家;北上念書後,繼續過著哪裡租金便宜,就搬到哪裡的飄泊日子;他做過許多工作,曾在工廠打工、當過汽車業務員、地下電台主持人;工作之餘,他還是個熱血的社運分子,經常為環保走上街頭。甚至,他28歲去念台南藝術大學研究所、學拍紀錄片,也是因為他想記錄環保運動。
「我在路上會注意有些人(機車輪胎)沒有胎紋還在騎,那很恐怖,他捨不得換啊!」黃信堯會去注意別人的生活細節。跟他合作過兩次的演員納豆說,黃信堯觀察人很厲害,看到社會邊緣、底層路邊這些人的故事,所以每一個角色都是很血淋淋的真實存在。
在《大佛普拉斯》裡飾演夜間警衛菜埔的演員莊益增,也是紀錄片《無米樂》的導演,與黃信堯已認識10幾年。他說,自己跟阿堯拍紀錄片的初衷,都是因為關心弱勢,日子通常這樣過:一半的時間接拍廣告片,另一半時間把賺的錢拿來拍紀錄片,因此紀錄片導演多半苦哈哈。 (相關報導: 金馬點將》「善惡難分的辯證最困難」 專訪《無聲》導演柯貞年:我們不是批判的筆 | 更多文章 )
如今有了名氣,可以接拍多一點廣告,讓生活過好一點。偏偏活到這個年紀,既妥協了生命中不得不承擔的重量,卻還想繼續做自己,拒絕理念不合的廣告主。「我也經歷過為了要賺錢而去接納一些案子,可是我過得很辛苦,那是心理壓力與要去面對這些人,覺得沒必要。」黃信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