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媽退休後,你能給他們怎樣的生活?小琉球一棟純白小屋背後,是這樣溫馨點滴

為了讓媽媽的後半生活能過得更無虞、愜意,他決定在小時候居住的舊址重新蓋一棟房子...(圖/漂亮家居提供)

為了能讓媽媽接下來的退休日子能過得愜意,並且保有屬於她個人的生活重心, 於是,屋主的兒子陳英傑選擇回到屏東小琉球,替她蓋一座兼顧半自住、半營業的民宿建築名為「山邑家」,一來讓媽媽回到熟悉的環境生活,二來也讓這棟建築創造自住之外更多的價值。

回鄉造屋,創造自住之外更多的價值

退休回鄉過生活,似乎是現在不少人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本案屋主陳媽媽(陳洪錦綢女士)的兒子陳英傑談到,為了讓媽媽的後半生活能過得更無虞、愜意,便決定在小時候居住的舊址重新蓋一棟房子,一來既能讓媽媽回到熟悉的生活環境,二來多數親戚仍居住於此,彼此也能有個照應。

陳英傑希望媽媽回鄉後,仍能夠保有自己的生活重心,再加上那個時期的小琉球正掀起蓋民宿風潮,於是,這棟造屋計劃,便從單純的住宅改為半自住半營業的民宿形式。

正巧,境衍設計事務所建築師林柏陽與陳英傑是大學同學,便特別委託他規劃這項設計案。陳英傑談到,既然建築是作為半自住半營業的民宿形式,整體的建築便希望能跳脫過去熟悉的透天或街屋形式來做規劃,從外觀讓人產生好奇感,也進而對民宿產生住的「想望」。其次則是基地位置處於小琉球地勢上相對較高的地方,從基地向外看出去景觀相當的不錯,在者,當地氣候炎熱,多數居民喜歡在半戶外空間喝茶、聊天,提出需求時,除了多製造一些半戶外空間,同時也期盼能將景觀融入到建築物內。

case18境衍外島-2.jpg
(圖/漂亮家居提供)

設計轉個念,得到的比預期多更多

整棟民宿最後選擇以鋼構為主,並由3棟具不同斜度屋頂的建築物所構成,獨特建築工法和造型,在純樸的當地的確也造成了話題,陳英傑不諱言一度還很擔心母親會抗拒這樣的設計,「隨民宿經營一段時間後,陸續從來訪旅客的反應中,媽媽漸漸放下她擔心也改變了想法,進而從接受到喜歡這棟建築,這是當初所沒有預期到的事⋯⋯」

除此之外,整體建築的外觀設計和空間規劃,也遠比預期要來得好, 「當初造屋,只想賦予媽媽更愜意的生活,並想從設計扭轉建築過去填滿的觀念,沒想到,單純設計上的一個轉念,不僅帶給我們更多生活上不一樣體驗,也替我們創造與空間之間的使用驚艷⋯⋯」

p222.jpg
高低風口量體不僅提升室內通透性,更造就了如山稜線般的建築外觀。(圖/漂亮家居提供)
p223.jpg
屋型中特殊開口設計,促使每個房間通風舒適,克服高溫悶熱的熱帶氣候。(圖/漂亮家居提供)
p225-1.jpg
 

建築師這樣做 訪 林柏陽建築師

C型鋼顛覆傳統建築的想像

境衍設計事務所建築師林柏陽回憶,「這是棟位在屏東小琉球的房子,當初決定在此造屋,光是建築結構形式就構思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新舊熟悉的結構形式中做抉擇,也在技術工法的配合性、運用性、適應性上做思量。」曾經考慮過鋼筋混凝土結構,但最後決定以鋼構為主軸,並以C型鋼複合材料組合出這棟建築體,主要在於C型鋼料相較容易透過海方式運送至當地,加上結構體系為運用螺絲構件組成,技術施作上也得以克服。

他進一步談到,多數人總擔心鋼構建築會不夠穩固,但其實這類型的結構還是會有基礎,且會在牆面部分進行灌漿動作,而這次所使用的填充材是混凝土沙,表層再以樂土做粉刷處理,所砌成的結構體牆雖然只有10公分厚,但仍屬堅固。 (相關報導: 去台南一趟,就不想回台北了!她動手改造美軍老眷舍,變身台南最美的白色小屋 更多文章

case18境衍外島-10.jpg
室內以不同向度開口為核心,且將機能散落在格局的四方,讓空間盡可能的留白,以利室內能有著良好的通風對流。(圖/漂亮家居提供)

由於建築座落的環境四周仍有大量既存的斜屋頂老屋,為了不破壞協調性,甚至能彼此融合,在建築形式上也下了很多功夫。林柏陽說,最後嘗試利用不同的高低風口量體,構成3棟具有不同斜度屋頂的建築物,遠遠看去能夠和諧地與周圍鄰房共存,也像極了充滿錯落高度的山稜線。細看建築結構體,林柏陽做了不同向度的開口,試圖反向操作將「觀景」行為導引至室內,「雖說小琉球當地氣候炎熱,但是,當行為移至室內,就不用擔心觀看行為會因雨季而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