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式愛情幻想:為什麼影視劇中巴黎全是錯的

為什麼影視劇中巴黎全是錯的?或許我們可以從《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和文學作品探討其中的原因。(圖/取自 Léonard Cotte@Unsplash)

「美國最好的人都去了巴黎。在巴黎的美國人是最好的美國人,」F·斯科特·菲茨傑拉德(F Scott Fitzgerald)曾經寫道。作為一名在法國首都生活了10年的美國移民,我仍然不能確定他到底是什麼意思,但我可以肯定他想不到網飛新劇《巴黎的艾米麗》中的女主人公艾米麗·庫珀(Emily Cooper)的遭遇。

故事發生在菲茨傑拉德時代之後的一個世紀。達倫·斯塔爾(Darren Starr)曾是《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編劇,他的新劇是「美國人在巴黎」這一構思的最新作品,但無論做了多少嘗試,似乎都無法真正理解這種構思。影片圍繞一位年輕的美國營銷顧問展開,由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飾演,與奧黛麗·赫本長得很像。在其公司收購了一家法國經紀公司後,她被派往巴黎生活。隨之而來的是各種關於法國首都生活的好萊塢式的陳詞濫調,包括粗魯的抽煙同事和到處可見的浪漫故事。看完這部10集的電視劇,我不禁想到一個問題:好萊塢怎麼還把巴黎搞得這麼糟糕?

在成長過程中,我癡迷於每一部以巴黎為背景的好萊塢電影。在《滑稽臉》(Funny Face)(1957)中,當弗雷德·阿斯泰爾(Fred Astaire)隨著「巴黎你好!」的曲調沿著香榭麗舍大街起舞時,我和他一起唱歌; 在《紅磨坊》(Moulin Rouge)(2001)中,我與妮可·基德曼(Nicole Kidman)一同落淚; 並驚奇地凝視著奧黛麗·塔圖(Audrey Tautou)在《愛美麗的巴黎》(Parisian life in Amélie)(2001)中神奇的巴黎生活——儘管這是部法國影片,卻有一種巧克力盒般的好萊塢對巴黎的想象,於是風靡全球。21歲那年,我終於來到巴黎,第一次乘出租車從機場出來,笑容滿面。在很多方面,我很像艾米麗,顯然她也受到了同樣的好萊塢神話的影響。

在該劇開始的幾集裏,我們看到她和之前的許多美國人一樣,在得知巴黎和電影裏的不一樣時,會立刻洩氣。並非在每個角落都有刺激。巴黎人一般都很保守,很難交到朋友。作為一個在巴黎的美國人可能會非常孤獨。

(圖/取自IMDb)
(圖/取自IMDb)

然而,艾米麗並沒有去適應法國首都美麗複雜但又有些令人失望的現實,而是通過她的Instagram賬戶,開始著魔般地將它塑造成她期望的樣子。劇中的名字實際上指的是艾米麗的Instagram賬號,這個賬號在劇中扮演了一個可悲的核心角色。她沒有讓自己21.7萬的粉絲(這個數據會在屏幕上閃過多次)看到真實的巴黎,而是過濾自己的經歷,以符合美國粉絲的設想。 (相關報導: 法國人都怎麼享受人生?達人公開10件「巴黎人的日常」,去旅遊懂「融入當地人」最內行! 更多文章

這可能是一個機會,諷刺美國人對巴黎虛假美麗的看法,但實際上它在發揮作用。像他編劇中的女主角一樣,斯塔爾給了我們一個完全幻想的城市。艾米麗成為了有影響力的人物,參加奢華的香檳派對,在每一個場合都遇見巴黎帥哥。「在大多數情況下,美國導演對巴黎及其文化的描述要麼是帶著懷舊的色彩,要麼是帶著樂觀的色彩……」,巴黎美國大學電影研究教授愛麗絲·克雷文(Alice Craven)博士說。觀眾,尤其是美國觀眾,想要品味這座燈光之城的美,因此歡迎這些導演給這座城市賦予的朦朧色彩。銀幕上對巴黎的描述,從1995年梅格·瑞恩(Meg Ryan)的法式接吻到《慾望都市》(Sex and the City)的高潮——凱莉·布拉德肖(Carrie Bradshaw)在劇中童話般的幸福結局,一次又一次地把巴黎作為浪漫幻想的背景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