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革命Blockchain Revolution
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區塊鏈技術代表零阻力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論壇(WEF)創辦人施瓦布(Klaus Schwab)教授說: 區塊鏈將繼蒸汽機、電力和電腦發明之後,帶動第四次工業革命。諸如製造、零售、文化與藝術都能透過區塊鏈的底層架構配合上智能合約,無需中介機構,就可完成交易並降低成本。央行也可採行區塊鏈,發行加密數位貨幣。
區塊鏈 (blockchain) 起源於2009年的比特幣技術,是一種特殊的點對點資料庫,分散式帳簿,將過去交易紀錄封存在密碼中,能使新數據被添加進來並且防止歷史數據被篡改。 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來自於對中央帳本的監管,所以需要對帳;我們目前的資訊系統架構都靠強大的雲端伺服器與資安機制處理中央帳本的運算,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紀錄在目前資料庫中隨時可能被更改。
台灣財金資訊公司成立「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委員會」,納入全台四十五家金融機構,2018年底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平台」。
區塊鏈對銀行業的影響,銀行業運用區塊鏈的實例:
2018年底,財金公司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服務,流程如下:
自從2018年五月,已有數件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案件完成:
上述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可提升效率、縮短融資(出口押匯所需時間)讓出口商提早取得所需資金,過程透明,各方(進出口商、雙方銀行、貨運公司等)都可在平台上看到、追蹤進程。
開放式銀行 Open Banking
銀行業者在取得客戶同意之下,必須開放客戶金融消費數據給第三方業者(即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公司)取用。 銀行業者需打造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or Open API)供第三方存取客戶數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瑞典的BankID 身份辨識系統。瑞典政府立法授權銀行業聯盟發行BankID卡,運用Blockchain 技術加上Open Banking,其為電子身分憑證並具電子簽章功能。BankID如同駕照、護照,一證搞定所有銀行存匯、貸款交易、購物支付,甚至政府機構洽公、就醫掛號也可用。BankID也支援QR code。目前有八百萬瑞士人及公司行號使用BankID。
下一場革命:5G及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 網路運算(Internet Computing),好處:降低營業成本
銀行業為了因應各種緊急狀況(如天災、火災、網路駭客、系統當機等等),一直都有異地備援系統。意外發生後,這套備援系統可迅速把異地儲存的資料傳回主系統,但這套備援系統是遠端儲存,並不具備雲端運算功能。
台灣銀行業長久以來薄利經營,應該考慮多利用雲端運算,甚至將其核心電腦系統(如貸款相關應用程式)移轉至雲端,來改善公司運作效率、減少IT 基礎建設成本、享有經濟規模的好處。已經有一些銀行考慮把純網銀的部分先移至雲端運作。目前世界三大雲端運算公司是:Google, Amazon Web Services (AWS), Microsoft 。
建議
台灣金融業財力雄厚,「銀行體系擁40兆元存款、上市櫃公司市值37兆元、保險資金約23兆,加總後高達100兆元,為是GDP五倍,政府年度預算50倍。」 金融業滿手爛頭寸,尤其是壽險業,壽險業從保戶收到的保險金,需要投資去路。為了賺取較高資產報酬率,目前壽險業整體資產有將近七成(約新台幣16兆)投資在利率較高的外幣金融產品,承受著匯率風險,去年因台幣美元利差擴大,匯兌避險成本擴大高達至兩千億台幣,帳上匯兌損失則高達約三千億台幣。因此,建議政府發行以下新台幣公債,由金融業認購,將資金導入國安建設、公共建設,以消化過剩資金:(ㄧ)「國安債券」,可用來支付美製F-16 戰機及其他武器的購買,加強國防自衛能力,(二)「鐵道建設債券」,可用來建設東岸鐵路,完成環台鐵路網,鐵路電氣化,促進經濟發展。
二、幫助台商回台,政府除提供土地、廠房、水電協助外,也要引導業者因應未來3到5年IT資訊的發展,緊密與美國資訊業者合作,尤其是5G及雲端運算的發展。政府要避免重蹈WiMax(4G)的投資錯誤政策,金融業應提供對應貸款方案,幫助業者轉型。
三、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及Open API,由銀行業者發行「TaiwanID卡」,一卡通行無阻。目前各家銀行、合作社、農漁會信用部(統稱銀行業者)在開戶時,都會嚴審客戶所需具備的法定文件,銀行業者對客戶的認證可信度極高。建議應用區塊鏈技術,把現有銀行業者發行的金融卡跟現有戶政事務所發行的自然人憑證結合起來,暫時給這結合後的電子身份憑證取個名字:「TaiwanID卡」。這個TaiwanID卡將會是內崁晶片,上有private key,該卡可在電腦、智慧型手機及其他行動裝置上網使用。我們政府可借鏡上述瑞典的BankID 系統及韓國的BankSign系統,正式立法或修法,只要銀行端認證了客戶的身份,銀行就可發給TaiwanID卡,該卡就可正式當電子身份憑證,讓客戶在A銀行申請的TaiwanID,也可以在B銀行登入網銀使用,一卡通行無阻,而且使用政府機構服務時,甚至選舉時,該卡也可當身份認證用。如此,就可突破身份驗證這個關卡。
建議運用區塊鏈技術及Open API,由銀行業者發行「TaiwanID卡」。目前自然人憑證應用不廣、各家銀行各發各的金融卡,相形之下,TaiwanID卡一卡通行無阻,既省錢又有效率。(示意圖,取自pixabay)
四、政府設定國家數位科技長短期策略/road map,盡量開放大數據(如open banking 的消費客戶使用數據、健保系統的醫病大數據等),供科技業者運用以創新產品與提供新服務,寄望帶來一波顛覆性工業革命與新經濟動力。
五、政府應設立專責部會「數位經濟建設部」(類似經建會)整合跨部會數位經濟的推動事項。並增強數位教育,縮減城鄉數位差距
1.設立數位經濟建設部,掌管國家數位經濟相關事項(如cryptocurrency數位加密貨幣、類似上述TaiwanID卡區塊鏈技術運用等)的推動,各部會(如中央銀行、內政部、科技部、經濟部等)的跨部會整合。
在台美國商會每年的白皮書都言之有物,我非常贊成美商會今年的建言:「在行政院轄下設置一個高於部會的權責機關,針對台灣轉型為新經濟型態時負責規劃及制定方向,並由一位『數位長』領導該機構。」有識之士所見略同。
「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3條規定,教育經費法定下限為占前3年度決算歲入淨額平均值23%,但2018年度中央政府預算數的比例是21.2% (全年教育科學文化支出/ 全年歲入),未達下限23%。在重大教育政策部分,只見「數位建設-保障寬頻人權-公共圖書館作為社區公共資訊站計畫」一項是與數位教育相關。建議該法修正增列最低數位教育經費下限,例如至少占每年教育經費30%,並確實跟蹤執行狀態(現行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第一條規定,為維護教育健全發展之需要,提升教育經費運用績效,特依教育基本法第五條第二項之規定制定本法。)3.鼓勵地方政府、民間社團與人民參與。台積電文教基金會的「希望閱讀計畫」鼓勵體制內偏鄉中小學教師進行特色教學,推廣閱讀與數位學習,是民間參與提高數位教育的楷模。民間捐電腦硬體設備至偏鄉學校者甚多,但資訊電腦教學師資則不足,建議鼓勵服義務役者至偏鄉當資訊導師。鼓勵金融業者參與並提供數位學習軟硬體,提供學子寒暑假工讀,尤其在數位金融方面。
4. 建議教育部當火車頭改善數位教育內容,加入新的數位學習項目,例如運算思維、程式設計、網頁設計等,並教導學生閱讀數位文章、數位文學創作、網路閱讀批判思考及分辨網路真假新聞等,目前學生使用電腦最多的是用來上網查詢訊息。另外,政府必須增建雲端學習環境,讓偏鄉學童上網學習、複習所學,提升偏鄉學童資訊科技學習程度。
5.今年八月十五日New York Times 國際版的有篇想像未來數位科技時代的小說型文章:"It's 2043. We need hope for the A.I. revolution.”
作者預測想像,到了西元2043年,美國社會會發生的一些社會現象,如:因自動化,工作被機器人取代的失業工人出來示威抗議; 卡車司機是坐在電腦前遙控自動駕駛的卡車(而不是坐在卡車內開著車!)。AI科技讓美國經濟繼續成長但工資停滯、十個有工作的成人之中有六人是約聘人員(contract/part time employees); 貧富差距擴大。屆時,科技應該進步到可減輕氣候變遷帶來的問題,監視系統的影像及臉部識別技術可供警察應用來逮捕示威肇事者(中國現在已經到此地步了!)。作者說到了2034年美國終於有了全民健保(Medicare for all or universal health care/Single payer health care)。相較之下,我們幸福太多,台灣早在1995年3月1日開始實施全民健康保險。作者預測美國到2044年,美國國會將通過 ” the negative income tax program, the new American dream act”, 即給人民最低收入的社會福利法。到了2075年,作者預測人類90%的工作將由機器代勞。
顯然,大家已經預見人工智慧(AI)科技會影響百行百業大眾生計,政府政策、法令必須要因勢利導,鼓勵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有對策因應因為科技帶來的負面影響,如失業、工資停滯、約聘員工增多等。
結語
台灣金融業要奮發圖強,擁抱「數位科技」及「開放式銀行」,要與科技業者合作,繼續研發及投資,才能脫胎換骨!
亞太發展基金會舉辦「守護,再造美麗台灣」論壇
時間:2019/11/16(星期六)
地點:台灣醫院會議中心101廳(台北市徐州路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