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美觀點:台灣擁抱數位科技與「開放式銀行」的具體路徑

台灣金融業要奮發圖強,擁抱「數位科技」及「開放式銀行」,要與科技業者合作,繼續研發及投資,才能脫胎換骨!(示意圖,geralt@pixabay)

區塊鏈革命Blockchain Revolution

比爾.蓋茲(Bill Gates)說:區塊鏈技術代表零阻力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論壇(WEF)創辦人施瓦布(Klaus Schwab)教授說: 區塊鏈將繼蒸汽機、電力和電腦發明之後,帶動第四次工業革命。諸如製造、零售、文化與藝術都能透過區塊鏈的底層架構配合上智能合約,無需中介機構,就可完成交易並降低成本。央行也可採行區塊鏈,發行加密數位貨幣。

區塊鏈 (blockchain) 起源於2009年的比特幣技術,是一種特殊的點對點資料庫,分散式帳簿,將過去交易紀錄封存在密碼中,能使新數據被添加進來並且防止歷史數據被篡改。 傳統金融機構的信任來自於對中央帳本的監管,所以需要對帳;我們目前的資訊系統架構都靠強大的雲端伺服器與資安機制處理中央帳本的運算,過去已經發生的交易紀錄在目前資料庫中隨時可能被更改。

區塊鏈構成要件。(陳淑美提供)
區塊鏈構成要件。(陳淑美提供)

台灣財金資訊公司成立「金融區塊鏈技術研究與應用委員會」,納入全台四十五家金融機構,2018年底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平台」。

區塊鏈對銀行業的影響,銀行業運用區塊鏈的實例:

銀行業運用區塊鏈的實例。(陳淑美提供)
銀行業運用區塊鏈的實例。(陳淑美提供)

2018年底,財金公司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服務,流程如下:

金融區塊鏈函證服務流程。(陳淑美提供)
金融區塊鏈函證服務流程。(陳淑美提供)

自從2018年五月,已有數件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案件完成:

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案。(陳淑美提供)
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案。(陳淑美提供)

上述區塊鏈國際貿易融資可提升效率、縮短融資(出口押匯所需時間)讓出口商提早取得所需資金,過程透明,各方(進出口商、雙方銀行、貨運公司等)都可在平台上看到、追蹤進程。

開放式銀行 Open Banking

銀行業者在取得客戶同意之下,必須開放客戶金融消費數據給第三方業者(即金融科技Fintech新創公司)取用。 銀行業者需打造開放應用程式介面(Open Application Program Interface, or Open API)供第三方存取客戶數據。最著名的例子就是瑞典的BankID 身份辨識系統。瑞典政府立法授權銀行業聯盟發行BankID卡,運用Blockchain 技術加上Open Banking,其為電子身分憑證並具電子簽章功能。BankID如同駕照、護照,一證搞定所有銀行存匯、貸款交易、購物支付,甚至政府機構洽公、就醫掛號也可用。BankID也支援QR code。目前有八百萬瑞士人及公司行號使用BankID。

目前台灣銀行業者各發各的金融卡,這些金融卡需要經過中介的財金公司系統來跨行提取現金、轉帳等。如果運用區塊鏈技術搭配open API,統一發行直通各銀行的新卡,不需要中介機構,就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成本。 (相關報導: 烏凌翔觀點:川普推AI、習總搞區塊鏈、張忠謀談地緣戰略─台灣如何自處? 更多文章

下一場革命:5G及雲端運算 cloud computing 

雲端運算Cloud computing = 網路運算(Internet Computing),好處:降低營業成本

銀行業為了因應各種緊急狀況(如天災、火災、網路駭客、系統當機等等),一直都有異地備援系統。意外發生後,這套備援系統可迅速把異地儲存的資料傳回主系統,但這套備援系統是遠端儲存,並不具備雲端運算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