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國祥觀點:川普果真敗選,台灣人不必為他哭泣!

美國總統川普(見圖)對中態度看似強硬,但筆者認為美國對台政策是依美中關係而定,而非個人偏好。(資料照,美聯社)

最近有跨國民調顯示,台灣是全球唯一支持川普者超過拜登的國度,現在川普恐怕難逃敗選命運,台灣人究竟應該悲傷還是慶幸?

川普對整個世界、對美國的影響都是負面大於正面,台灣人只因為他奮力棒打中國,就把他當作最愛,真的很異類。捲起「反送中」怒潮的香港,支持拜登者多於川普6個百分點,菲律賓、新加坡、馬來西亞、澳洲、印尼與泰國等亞太國家民眾對拜登的支持,都遠高過支持川普20個百分點以上。可見台灣人對川普的好評太受切身利害關係的考量所左右。當然,台灣許多媒體把美國大選當台灣選舉打,熱心幫川普「輔選」,對拜登很不友善,許多民眾深受影響,因而愛「川」厭「拜」,也「功」不可沒。

台灣人對川普獨樹一幟的熱愛,其實和多數美國人迥異,他和拜登超過百分之十的民調差距就是明證,近日甚至有七百位美國經濟學家不尋常的聯名反對川普連任,理由是他「自私且魯莽」,持續踐踏民主、抗疫失敗以及不斷散播謠言。即使備受台灣人稱道的發動對華貿易戰,從美國到世界,不乏認定他失敗或被打敗的言論。

弔詭的是,台灣人熱愛民主,而川普在美國的種種反民主作為招來惡評,甚至認為危害重大。川普可以把對手陣營比為「共產黨」,稱批評他的媒體都是「假新聞」,意圖對社群媒體進行監管。更有甚者,他白人至上主義溢於言表,歧視外來移民,打壓外國留學生,拒絕允諾敗選交出政權,鼓動極右派組織「待命」反擊反種族歧視抗爭者。這些作為無不違背民主價值,台灣人難道無動於衷?

美國總統川普與聯邦最高法院新任大法官巴雷特。(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右)與提名的聯邦最高法院新任大法官巴雷特(左)在選前通過參議院的表決。(資料照,美聯社)

雖然他敲打中國不遺餘力,但遏制效果如何,才是應該探究的重點。德國一家媒體近日嘲諷川普,他誓言要使美國再次偉大,結果卻是「讓中國再次偉大(Make China Great Again)。」這個嘲諷跟中國大陸網民將他取了「川建國」的渾名異曲同工,認為他的所做所為大大幫助了中國繼續強勢崛起,因為他傷害了美國的整體利益,長遠上則提升了中國的國力與世界影響力。

許多只看表象而不明就裡的台灣人,至今還在頌揚川普,期待並且押注他成功連任。猶記上一次美國總統大選,台灣各界基於感情因素,都熱切期盼也樂觀預期希拉蕊順利當選。主要原因是台灣媒體長時期塑造希拉蕊的正面形象,公部門又對她推動的「重返亞洲」政策歡迎且熟稔,希望台灣能在其中扮演「再平衡中國」的角色,結果事與願違,川普跌破眼鏡當選。這次大選極可能重蹈覆轍。根據各方民調,川普在各州的民調多輸給拜登,平均差距拉開十個百分點以上,即使是在搖擺州,川普也多居下風,雖然多在誤差範圍內,但他要贏得多數搖擺州才能逆轉勝,上次的勝選驚奇不易重演。 (相關報導: 川普選前完成最高法院佈局!美參議院通過大法官人事案,巴雷特宣誓就職 更多文章

台灣其實可對選舉的可能結果置之度外,因為在美中戰略對抗加劇的當下,美國政府都要運用台灣這顆棋子,不會輕易放棄台灣的籌碼價值。川普袒護台灣,拜登也不遑多讓,他剛剛在美國的《世界日報》投書,表示將強化台美關係。他曾是歐巴馬總統的副手,當選後勢將延續歐巴馬政府的亞太政策,而且已經表明,重回亞太並構築中國包圍圈是其對華政策的內核;反觀川普,卻是毛毛躁躁,不斷爆衝,嚴重破壞在亞太和歐洲的夥伴關係,難以促成制中同盟。川普遏制中國聲勢勝於實質,拜登未來作為的時效可能優於川普,他除了在單點上盤算,還能做線性思考與部署,甚至在整個面向上促成強大而深遠的制中效應,所以寄望川普甚於拜登未必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