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有責任保護我們的民主。
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
川普四年前在世人的驚訝聲中贏得美國總統大選,這位「政治素人」為何能夠擊敗強敵希拉蕊,至今仍眾說紛紜。保守派認為自由派媒體只會貶低川普、做些不符事實的假新聞,連民調都嚴重失真,加上對於中下層民眾的困境置之不理,民主黨最後才會丟掉江山;自由派則抱怨俄羅斯透過社群媒體擴散假新聞、干預美國大選,加上川普陣營的「電郵門」、「披薩門」烏賊戰術奏效,才會讓這位充滿爭議的地產商人與電視咖後來居上、入主白宮。
無論你相信的是哪一個版本,在網路時代舉足輕重的臉書與推特,在大選期間成為假訊息發酵與散佈的溫床,幾乎是共和黨與民主黨的共識(雖然什麼才是假新聞,雙方的認定可能大不相同)。臉書為了擺脫「傳播錯誤訊息」的惡名,據稱已經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進行改革,但美聯社認為,臉書的努力仍不足以防止問題發生。

其實在川普當選總統不久,臉書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一開始並不認同「臉書上傳播的假新聞影響了大選結果」的說法,還公開表示「這個是一非常瘋狂的想法」。不過短短一週後,他就收回這個引來熱議的評斷,臉書也發表了一連串的道歉聲明,承諾對於應對大選威脅,未來將會做得更好。
具體來說,臉書的作法包括了聘請外部事實核查人員、對政治廣告增設限制,涉及「協同造假新聞」(coordinated inauthentic behavior)的臉書帳號,可能隨時遭到停權甚至刪除,臉書也為有關投票的錯誤訊息添加警告標籤,並且限制誤導性發文的傳播。各國的事實查核組織,也紛紛透過臉書在第一時間發佈查核結果。

這些作法乍看之下沒有太大問題,但日前拜登次子杭特被《紐約郵報》揭發的「電郵門」醜聞,臉書當天就以「真實性可疑」為由(《紐時郵報》提供的電郵截圖,難以證明拜登父子與烏克蘭能源公司高層的不當關係),限制使用者分享此篇文章;推特也以「不當來源」等理由,禁止用戶轉發該則新聞。但這次打擊「錯誤訊息」的努力,卻被川普支持者批評「偏袒拜登」,推特第二天就決定道歉、取消轉發禁令。
在「打擊錯誤消息」與「維持政治中立」之間,社群媒體似乎顯得有些進退失據,但美聯社指出,臉書確實仍是網路時代影響最大的社群媒體,尤其與四年前相比,臉書用戶從18億人成長為27億人,今年的收入更上看800億美元,淨利預計可達232億美元。雖有推特、Tiktok、Reddit、Instagram等競爭者,但臉書顯然還是社群時代的王者,避免傳播錯誤訊息的責任也依舊重大。 (相關報導: 2020美國總統大選》紅色幻想?藍色移動? 專家提醒選票全開完才知真正贏家 | 更多文章 )

不過《臉書效應》(The Facebook Effect)一書的作者柯克派崔克(David Kirkpatrick)對美聯社表示,臉書的首要任務是「成長」而非「減少傷害」,因此透過臉書散步錯誤訊息的情況很難徹底改變。紐約雪城大學(Syracuse University)的傳播學教授葛利基爾(Jennifer Grygiel)則說,祖克柏其實不太把外界對臉書的批評放在心上,因為根本沒有人監督他,董事會裡反對祖克柏的成員與其他高層也已經離開,但臉書用戶確實看見了新冠肺炎的假訊息、看見了川普如何利用這些錯誤資訊。葛利基爾批評,所謂演算法是讓臉書更為極化的技術,警告標籤其實效果有限,臉書試圖改善的努力也來的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