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管制加熱菸和電子煙等新興菸品,衛福部20日將《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報行政院會審查,草案中預計將納管加熱菸,全面禁止電子煙,引發反菸團體和電子煙通路業者的抗議聲浪。董氏基金會強調,若政府落入菸商陷阱開放加熱菸,恐將使年輕族群快速淪陷,且讓成人吸菸者「放棄戒菸」;通路業者則表示,政府拒絕傾聽消費者和業者的聲音,汙名化電子煙、逼迫地下化,「這樣政府會更好管制嗎?」
自今年5月23日衛福部預告《菸害防制法》修正草案後,對於新興菸品管制方式持續引發熱議,衛福部22日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世界衛生組織(WHO)認定加熱菸屬菸品,因此新版修法條文草案將加熱菸定義為菸品納入管理;電子煙則因煙油成份、易吸引年輕人吸食以及管理不易,歸類為「類菸品」將全面禁止。
加熱菸納管、電子煙全禁 電子煙通路業者質疑政府圖利菸商
對此,電子煙販售通路自救會代表Tobe接受《風傳媒》訪問時表示,「修正草案如果讓加熱菸過,而電子煙禁止的話,這本身就是非常不合理的事,兩者都是新興菸品,而對於人體危害比較少的電子煙要禁止,這是讓電子煙業者納悶的地方。」他也質疑,「這是否牽扯到官商勾結,因為加熱菸是菸商體系,而電子煙不是,不禁讓人感覺是在圖利菸商。」
而針對衛福部禁止電子煙的理由,Tobe批評是「非常不合理」,電子煙煙油的成分是甘油、香精和丙二醇,無論是在女性護膚品、醬油、牙膏、麵包或甜點中通通都有用到,在坊間的食品材料行都能買到,「難道個別賣就合法,混在一起就不合法?」
Tobe認為,「實體店面販售是最能控管未成年人接觸的方式」,全台灣實體店面電子煙大約有四百多間,只要實體店面所販售的煙油都是不含尼古丁,市面上含有尼古丁的煙油幾乎都是透過網路販售,「要避免青少年接觸菸品,要禁止管道是網路,因為網路無法篩選未成年消費者。」

Tobe指出,全球電子煙流行將近七年的時間,英國政府連醫院戒菸門診都直接設立電子煙門市,透過電子煙來達到戒菸;其他國家政府研究機構和醫療團隊,也都有對電子煙做出詳細的數據和研究報告證明,電子煙比傳統香菸危害減少95%的數據,「政府一直汙名化電子煙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只是因為要圖利菸商,而打壓電子煙嗎?」
電子煙業者表態願意接受納管 政府卻關閉溝通管道拒於門外
Tobe強調,不論是另立專章或專法,電子煙業者都非常樂見其成,就算是要配合政府都抽稅以及健康捐的繳納,「業者也非常樂意接受,願意完全配合。」但政府卻完全拒絕與業者溝通,在政府的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臺提出多個附議案,也都超過五千人的連署門檻,衛福部也曾承諾召開公聽會,「但是從2017年至今沒有舉辦過任何一場,沒有傾聽業者和使用者的聲音,政府淪為一言堂,說禁止就禁止。」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從「類菸品」解讀《菸害防制法》修法 | 更多文章 )
Tobe也批評,要求電子煙業者提出煙油的檢驗報告,但不採納國外的檢驗報告,因而他們去了北中南的SGS送驗,得到的回應卻是「上面有交代電子煙相關配件一律不檢驗」,「政府要求業者提供報告,卻又把業者拒在門外,政府對電子煙不友善也不合理,充滿了矛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