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任平生─倪匡傳》選摘(2):寫不死他弄瞎她

倪匡金庸交倩匪淺,倪代寫金庸小說,基本原則就是不能把人物寫死,倪匡討厭阿紫,索性就弄瞎她。(取自香港作家蔡瀾微博)

衛斯理小說中,南極出現白熊,明顯的錯誤引發讀者批評,素來不理會讀者來信的倪匡,照樣漠視投訴,他就是不認錯,錯得任性,錯得可愛。倪匡與黃霑兄弟情誼,有朋友說,他倆是「文曲星」下凡,一分為二的結果。倪匡說,他一生中寫過最好的文章,就是為古龍寫的三百字訃告,很多朋友看了,爭著要他為他們寫訃告。

倪匡小說有四個特點:氣氛逼人、情節詭異、構思奇巧、描寫瑰麗。他認為小說只分兩種,即好看的和不好看的。好看的小說,一定要有引人入勝的情節和活生生的人物。小說寫得不好看,即使裡面有再多的學問、道理或藝術價值都沒用。他寫作喜歡玩花樣,變題材,最不喜歡自我重複。他認為一名作家的責任,就是要寫出讓讀者廢寢忘食、愛不釋手的作品。幾十年來,他的書一直有人看,至今看他書的人已踏入第三代。

一九八八年初,香港中文大學舉辦史無前例的「國際武俠小說研討會」,將武俠小說置於學術殿堂,來自美國、法國和兩岸三地的名家與會。研討會上,演講,答問,討論,一切都按部就班,氣氛也相當嚴肅,畢竟是首次國際性武俠小說研討會。會議第二天上午,倪匡風風火火趕來會場,一坐下就大聲說:「我看了學者們的論文,也聽說了發言情況。你們太嚴肅了,太正經了。武俠小說是寫給讀者看著玩的,他們看了開心就好,哪有那麼多思想性、學術性?我也寫武俠小說,從來就沒有想到這些。」他出語驚人的妙言宏論,令四座愕然。

倪匡後來又以岳川、沙翁等筆名,為《明報》寫武俠小說和雜文。倪匡在上世紀六○年代末,武俠影片大行其道之際,轉而從事劇本創作。十多年間,所寫劇本多達四百多部,拍成電影的也有三百部。代表作有張徹導演的《獨臂刀》。倪匡自上世紀七○年代中期以後,又回到科幻小說的創作道路上。武俠小說後來沒落了,而且科幻比武俠更好寫,可以天馬行空、無拘無束地幻想。

一些作家對倪匡的小說不以為然,指責他的小說經常虎頭蛇尾,結不了局,有的對「科幻作家」這個名稱同樣不以為然。

倪匡從不介意。他既是辯解,又是自嘲:「有人說我的小說不是科幻,有的說是軟科幻。科學怎能幻想呢?二加二等於四,你總不能幻想成五。於是,有人又說是奇幻小說。我認為小說只分兩種:好看的與不好看的。但在香港這種地方,好看的小說似乎不是很多。我很少看其他科幻小說。它們太科學,就不好看了。科幻電影,我就看過,但美國的科幻電影是用龐大的特技拍小兒科題材,如果荷里活(好萊塢)特技拍金庸武俠小說就了不起了,可惜洋人總是看不懂武俠小說。」

倪匡的《地心洪爐》在《明報》連載。小說中,衛斯理從飛機上掉下南極,正是饑寒交迫,衛斯理見一頭白熊跑來,便把牠殺了,剝皮取暖,吃肉充饑。有讀者讀到這裡,心中生疑,南極沒有白熊,白熊只在北極,於是投書報館:南極從來沒有白熊,只有企鵝。

素來不理會讀者來信的倪匡,照樣漠視投訴和批評。這位讀者也很較真,竟然每天給倪匡一封信,信愈寫愈長,娓娓道來,分析倪匡態度不嚴謹,誤導年輕人信以為真,對讀者不負責任,一個作家應該有的氣度……倪匡再不道歉而繼續寫,完全是厚顏無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