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南最美風景!地下道成街友活命「宿舍」、不潑水趕人 台北街友直呼羨慕

「台北跟台南不同的是,這邊沒有一個首長大力支持街友的人權,不會說外宿有個遮風蔽雨的地方。」(謝孟穎攝)

面對無家可歸的人,社會能否給他們一個活命的機會?當台北街友面臨日曬雨淋、睡車站清晨6點就必須離開、一度面臨行李被清除之危機時,位於台南市中心的一處地下道在市政府規畫下,成了獨樹一格的街友「宿舍」;走入地下道,住民緊挨牆邊鋪好床位互不打擾,空氣漫著香茅油的清新,地板也在街友自主打掃下刷得發亮、光腳走路也不會弄髒,可能比有家的人還乾淨許多。

「台北跟台南不同的是,這邊沒有一個首長大力支持街友的人權,不會說外宿有個遮風蔽雨的地方。」長期關注街友的當代漂泊協會發言人郭盈靖,7月7日於萬華剝皮寮聽完台南市社會局、在地社工演講後忍不住感嘆,台北車站街友張大姐則是讚嘆連連,希望台北能像台南一樣有個可以安心睡覺的所在。

20180709-10台南市規畫給街友住宿的東豐地下道(謝孟穎攝)
聽完台南社工分享地下道狀況,台北車站無家者張大姐讚嘆連連、希望台北也能有遮風蔽雨的地方(謝孟穎攝)

「會到那種地方不是大家願意的,大家都有自己的苦衷。」張大姐說。世事難料,無人能保證自己絕不會一夕間流落街頭,而對於一時跌落貧窮谷底的人們,社會要包容還是要強勢清除?台南這處地下道,便在凶險街頭為無家者撐出一片活命的空間。

睡不飽的台北日常:醫生指「睡眠不足」 他無奈「街頭怎能好好睡一覺」

路人眼中的街友或許是「整天在睡覺」,但據當代漂泊協會調查,高達9成街友長期無法好好入睡,夜裡被蚊子叮滿臉、風雨來襲時棉被枕頭被淋濕、被路人盯著看、也時常有酒醉者毆打街友鬧事,而在台北車站,就算生病了也不被允許躺著休息,睡眠時間規定在夜間9點至隔日清晨6點。

「我去看醫生的時候,醫生說我睡眠不足,我告訴醫生:在街頭我怎麼能好好睡一覺?每天都有各種聲音讓我睡不飽!」街友瓊豐說。長期睡不飽讓街友們健康不斷下滑、無法拚命工作、更無法脫離街頭,似乎只能持續向下跌落,而6月底於萬華剝皮寮開幕的「愛睏展」,便在談這些「睡眠負債」的困境。

201807-萬華剝皮寮歷史街區「愛睏-我想好好睡覺」特展,關注街友/無家者/遊民睡眠問題(謝孟穎翻攝)
長期睡不飽讓街友們健康不斷下滑、無法拚命工作、更無法脫離街頭,似乎只能持續向下跌落(圖為「愛睏」展場作品;謝孟穎翻攝)

2017年世大運期間,台北市政府於台北車站貼出公告,限期要露宿外圍的街友自行保管棉被、枕頭等家當,否則一律清除,在街友與人權團體陳情下雖度過危機,街友張大姐說,7月初台鐵站方又出手,要清掉無家者活命用的紙箱。

「紙箱不是那麼好找,當你沒有紙箱、直接睡到地上,那對你的腰骨是折磨,隔天醒來整個骨頭都是硬的,沒辦法彎曲。」長期關懷台北車站、街友人人皆知的「郭小姐」郭盈靖感嘆,其實政府部門也是能體會到街友們的壓力,但沒辦法承受民意壓力時,就會找居無定所的人們「開刀」。

20171108-當代漂泊協會聲援台北車站街友記者會,圖為街友家當。(盧逸峰攝)
郭盈靖感嘆,政府部門也能體會到街友們的壓力,但沒辦法承受民意壓力時,就會找街友「開刀」(示意圖,盧逸峰攝)

所謂車站「門面」與街友的生存空間,看似只能是個二選一的問題,然而就台南市社會局督導陳姿伶、慈聯基金會外展社工王思華7日於「愛睏展」的演講,台南一處地下道給了不一樣的共存選擇。

台南奇蹟:地下道成街友宿舍 不必擔心被驅趕、自主打掃掃到地板會發光

據社工王思華調查,台南這條地下道居住者夏季約有29名男性與1名女性、冬季則有45名男性與1名女性,最高峰可達60–100人,年齡落在45–60歲之間,但也有「年輕化」的驅勢,背後都有一些故事。 (相關報導: 街友真能「睡整天」?直擊台北車站24小時:覺得自己像動物園的動物,好想我的家… 更多文章

20180709-10台南市規畫給街友住宿的東豐地下道(謝孟穎攝)
台南街友地下道與外界想像的「街友會造成髒亂」不同,這群人生活得可能比有家住的人都還乾淨(謝孟穎攝)

實地走訪台南這條地下道,與外界想像的「街友會造成髒亂」不同,這群人生活得可能比有家住的人都還乾淨。街友以草蓆、紙箱鋪成「床位」,沿著走道兩側設置,較重視隱私者則用紙箱做起隔間、床頭櫃,鋪好床以後行人的走路空間依然綽綽有餘。一處牆面排放滿滿掃除用具,日光燈照射下,每兩周環保局水洗一次、每周有街友自發打掃的地面閃閃發亮,出口則設有數個大型垃圾桶,收妥每天產生的廢棄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