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美國總統大選:中國到底需要誰贏

2015年9月24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時任美國副總統的拜登,在馬里蘭州安德魯斯空軍基地的抵達儀式上合影。(美聯社)

長期以來,美國大選對於中共的領導人來說,既是一個引人入勝的話題,也是惱怒的根源。

可以說,這是全世界最重要的民主活動,北京的政府官員總會密切關注。

這也無形地提醒著這個國家的14億人,在自己的政治路線上沒有太多選擇,中國媒體對美國大選的報導因此受到嚴格控制。

不過,此次美國大選到來之際,新冠疫情仍在不斷蔓延,全球經濟遭到重創,政治兩極化加劇,中國察覺到有些事情已發生了變化。

似乎突然間面臨合法性危機的不是中國的威權主義,而是西方的民主制度。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自由和富裕的經濟體,美國曾被認為可以憑借其政府的透明度和問責制更有力地抗擊疫情,但現在已遠遠落後。

中國儘管在初期對疫情的隱瞞被認為暴露了其體制的固有弱點,後期卻通過一個嚴厲集權國家的龐大權力,有效而暢通無阻地對民眾進行核酸檢測或隔離。

這裏的工廠、商店、餐館和學校都已開門營業,公共交通上的乘客人數略低於普通水平。中國是今年唯一一個預計將保持增長的主要經濟體。

BBC駐北京記者麥笛文(Stephen McDonell)走上京城街頭感受「新常態」

當然,這一切都是在沒有任何公共討論的情況下完成的。在嚴格的審查制度下,社會的運作過程截然相反,任何人都不被允許對任何級別的政府決策者投出一張有意義的贊成或反對票。

過去的一些基本面正在發生改變,這種感覺正達到頂峰。中國的政治體制不但沒有暴露出弱點,還顯示出優勢,這種反差讓中國長出了一口氣。

「中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個月舉行的一場表彰抗疫衛生工作者和英雄的活動中表示。

用來佐證這條信息的,是中國官方電視台新聞報導中充斥著的嚴峻的統計數字,講述著美國不斷惡化的衛生災難,以及抗議活動、反對者和大選活動混亂的畫面。

潛台詞似乎是,誰能贏得大選似乎並不重要,重點是美國政治體制出了毛病,它的局限性暴露了出來,它在世界舞台上的力量和威望正在下降。

在本月舉行的北京車展上,亮麗燈光映襯著炫目的消費品。再也沒有比這一幕更好的視覺隱喻能形容中國對其體制日益增長的信心了。

這也是思考這個時代的一個很好角度:在中美關係中,經濟合作應該取代意識形態對抗。

在大型展覽中心舉辦的這個展會,是新冠全球大流行以來全球舉辦的首個主要車展,證明了中國抗擊疫情的勝利。

除了人們仍佩戴的口罩,現場和新冠疫情爆發之前並無兩樣。

手上拿著各式各樣宣傳冊的人潮簇擁在展台周圍,肆意與站在車旁身著緊身裙的模特擺姿勢拍照,就像是很古老時代的回憶。

如果說這場車展是中國遏制疫情能力的體現,那麼它也證明了一些更深層次和更長期的問題——它有能力將全球貿易的大潮引向自己的方向。

People at an autoshow in China
北京車展是自新冠全球大流行以來,世界上首個主要車展。

車展中最貴的汽車之一是一款淺綠色的全電動SUV,價格為人民幣55萬元(8萬美元)。「紅旗」轎車,這是一個以穩重和蘇聯風格著稱的豪車品牌。

「我們應該支持我們自己國家製造的品牌,」一名男子一邊檢查前排乘客座位上的皮飾,一邊對我說。

(相關報導: 美日印澳將聯合軍演,「亞洲小北約」會成型嗎?《環時》忙唱衰:四國各取所需、不過虛張聲勢 更多文章

這源於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森(Richard Nixon)所帶來的象徵意義,當年正是他開啟了美國與中國的友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