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少年的你、刀背藏身、吹哨人、冰峰暴……這些中國電影有何共同點?它們都被「撤檔」了!

第55屆金馬獎,《影》最佳導演張藝謀。(甘岱民攝)

2019年初起,撤檔的烏雲就開始籠罩中國大陸電影市場,《八佰》、《少年的你》等多部廣受關注和期待的影片陸續無緣銀幕加劇了公眾的唏噓與質疑。說不清道不明的原因,似乎成為懸在每一個電影人頭上的利劍。

撤檔潮下,電影圈噤若寒蟬。業內人士對BBC表示,最近一兩年,從劇本立項、公映許可證發放到最終上映,中國當局在每一步審查關卡都越發嚴格。

BBC中文記者訪問數名資深電影導演、製作人、策劃和教授,試圖還原在已經十分嚴苛的審查機制下,中國電影人是如何尋找過審題材、規避敏感內容,與當局不成文的規定和難以捉摸的標凖角鬥博弈。

「之前沒有過」

如果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今年中國電影市場,那可能是「撤檔年」。

從業超過20年的中國導演鄧隱峰(化名)對BBC中文表示,前些年的審查也很嚴厲,但審查機構和導演、製片人及片方在創意和成品階段會進行溝通,一個片子檔期排好,再去撤檔的情況極為少見。而最近一兩年,突然出現大量已經完成的、訂好檔期的片子撤檔。

「這種情況確實是之前沒有過的,它帶來一種非常緊張的氣氛,就使大家感覺到,國家正在縮緊審查的尺度。」

2019年2月,被稱為「國師」的中國導演張藝謀文革題材新片《一秒鐘》因「技術原因」退出第69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展映。這次事件彷彿是一個按鈕,隨後一部又一部影片無緣銀幕,都是出於「技術原因」。

5月,電影《六慾天》宣布,基於「技術原因」,不會參加第72屆坎城電影節及其官方活動。

緊接著6月,原計劃在6月15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映的中國抗日戰爭電影《八佰》,在上映前一晚宣布放映取消。隨後官方微博宣布,撤出暑期檔。沒有任何責任方解釋「技術原因」的具體含義。

暑期檔《少年的你》、《刀背藏身》等多部電影也陸續宣布撤檔或改名。中秋檔期,《吹哨人》、《冰峰暴》、《催眠.裁決》宣布撤檔。但這些電影撤檔並未提到「技術原因」。

網絡上普遍觀點認為,「技術原因」無非是「上面不點頭」的託詞,撤檔潮背後體現出原本嚴苛的中國電影審查越發「瘋狂」,毫無標凖的審查令行業恐慌。

「大家根本沒有任何方向了,你根本不知道這個東西過得了過不了,任何題材都可能有問題,而且當中有個演員可能不檢點或怎樣,最後承擔所有損失的都是製片方,」曾擔任電影節評審的製片人任許(化名)認為。

「根本沒有標凖」,任許說,可能唯一的理由「就是你惹到誰不開心了,無所謂原來的標凖是什麼樣子」。

《八佰》惹了誰?

最典型的案例是《八佰》,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70週年前夕,民間的投訴和審查者的「聯想」,都會是說不清道不明的撤檔理由。

八佰主創
 

廣受關注的《八佰》由管虎執導,講述的是中國抗日戰爭淞滬會戰最後一役中,國民革命軍守在蘇州河畔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

放映前,社會團體中國紅色文化研究會曾批評,《八佰》對國民黨的抗戰做了嚴重違背歷史事實的美化,並且用現代攝影手法和音樂,充滿激情地展示了士兵保衛青天白日旗的片段。青天白日旗是國民黨黨旗。 (相關報導: 極為隱密的中國核動力潛艦,為何會在越南漁船旁現身?軍事專家:可能被漁網纏住了 更多文章

《八佰》被撤後,社交媒體上有關電影審查的討論開始發酵。有人將紅色文化研究會的批評與八佰的撤檔聯繫在一起,批評應當「讓藝術歸藝術」;也有人翻出管虎2017年接受德國媒體的採訪諷刺,那時候他說「審查不是越來越嚴格,而是越來越寬鬆」。